论指导支撑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其要点包括:
一是“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重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致力于改善安全生产状况,走“安全发展”之路,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体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安全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综合治理”进入安全生产方针,体现了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
三是“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各地政府和各级行政首长安全生产守土有责,为官一任须保一方平安。
四是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非法违法、违规违纪等问题,积弊已久、积重难返,有的已成“痼疾”,须用严刑峻法治理安全生产领域的混乱状况。根据目前我国司法和行政资源配置现状,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方面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政府安全监管机构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五是用科技教育引领支撑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科技兴安”,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加大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进行强制性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加快培养重点行业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六是依靠人民群众,形成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机制。要坚持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和媒体据实举报,要及时公布典型事故的查处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是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切实举措。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1—5月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和14.3%。
但形势依然严峻,重点行业领域潜伏的隐患问题仍然很多;一些地方和单位安全生产状况不稳定,非法违法生产和事故一度反弹;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和“三超”(工矿企业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转)现象屡禁不止,安全生产压力很大。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部署从5月下旬到9月中旬,在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同时检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
这次隐患排查治理,覆盖了包括煤矿、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在内的工矿商贸企业,交通运输、渔业、农机、水利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以及近年来曾经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是排查治理那些可能导致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重大隐患和问题。不仅要查企业,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要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如事故查处、打击“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落实治本之策等方面的情况,推动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主体落实到位。
按照安排,6-7月为企业自查自改阶段,排查出的问题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落实责任、资金,限期整改;7-8月为地方政府督促检查阶段,从省到乡镇,都要对辖区内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开展自查;8月下旬到9月中旬,由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对相关省(区、市)进行督查;第四季度各单位要组织“回头看”,再检查,再落实,建立长效机制。
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行业,其中煤矿、道路交通是重中之重;二是重点地区,要突出抓好相对滞后、事故反弹的地方;三是重点企业,主要是骨干企业、安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企业;四是重点隐患,必须盯住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的严重问题不放,下决心立即治理。
总之,一定抓住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一个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环境。
我们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成绩,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差距和问题,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防止和纠正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情绪,要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依靠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推动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