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安全,人与文化
在深入进行安全文化的探讨的时候,不少人指出构成“安全文化”这个概念的词组究竟是联合式的还是偏正式的,也即安全文化是“安全”与“文化”两个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还是“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里面透视出对安全文化的两种不同认识,认识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观点。显然,这两种观点可以归纳为“关系说”和“本体说”。
“关系说”认为讨论安全文化是赶当前“文化热”的时髦,于安全的实现无补;“本体说”认为安全事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一直以文化的存在方式而存在并照顾人类。对安全这一深层内涵的揭示,可以使人文科学带给人类更多更直接有益的实惠,以弥补自然科学的不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但劳动又是人的劳动,如果劳动不安全,就创造不了人。实际情况应该是:安全的劳动创造了人。
难道不是吗?假如你有机会参观任何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一定会联想到,猿人在打制用于御敌和生产的石质工具时,可能因飞溅的石粒伤害眼睛或别的器官这一情景。想到这些,你就会顿悟:当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就有了安全和劳动保护问题。自然,还会进一步想到,劳动和安全是分不开的。因此,仅仅将安全说成是一种文化,或者说安全事物就是这种文化本身,都显得太苍白了。准确地说,安全是一种元文化。何为元文化?即人类最初脱离动物状态时首批创造的文化,是可以用来解释其他文化的文化。它是与人共生的,是与人类创造自身一起创造的文化。作为这样一种人类现象,作为历史最为久远,涉及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类文化之一种,安全与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安全绝不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抽象的事物,也不是发自生物体本能的条件反射,而是社会的人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系统的构成元素。因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它无所谓安全,也无所谓不安全,例如山体滑坡、地陷土崩、暴雨洪水等,纯系自然现象,能说它不安全吗?只是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的世界和人与自然的联系,才出现了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个体的人的生命诸能的需求。由此可见,任何非人的安全都是不存在的,例如人体的大动脉,都沿着上下肢的内侧和骨骼之间经过,能说这是人的防身措施吗?这是把生物的人与社会的人区分开来说明这个问题的;这更进一步地证明了安全的文化属性,与安全就是这种文化本身的判断是正确的。安全的文化属性也可称为“安全的人文性”,明白了这一点,就为现在及未来社会科学对安全的切入找到了结合面。
事实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及其所体现的不同门类的文明,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法律、道德、伦理、风俗、习惯、文教、艺术、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方式等,这些无论是器物的,还是制度的、行为的、观念的、精神的,起初都同安全是浑然一体的,只是后来才出现了分化,产生了专门的安全事物,如消防水缸、水利设施、高速公路的隔离网以及名目繁多的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但今天仍存在着相互渗透的联系,并又趋向新的综合。这就是当前研究安全文化时,为什么会出现“关系说”和“本体说”的原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百万午的巨大变迁,文化的门类虽越来越多,但走向综合势必出现新的浑然一体又令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文化科学”的应运而生已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前景,它以综合研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内容,目的在于建设人类社会的新文化。恰在此时,一个以人类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生产和生活为宗旨的安全文化建设正方兴未艾,不难料想,人类的未来将会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