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下财务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多样性、原始化以及可靠性与安全性等若干方面的矛盾。对于信息技术给会计所带来的影响,应该辩证地加以看待,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务报告;相关性;可靠性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产品、网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主导力量,并将逐步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
正如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说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反映,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受到经济信息化的影响,会计作为经济的反映,也必然从各个层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财务报告的方式和内容有了更大的拓展,以网上发布代替了报刊发布,其形式也更为多样化。财务报告的内容也更重视相关性、可靠性等质量要求,能够更好地为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
二、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FASB指出,信息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质量要求,如果完全不具备这两个质量中的任何一个,那样的信息将是无用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1.报告内容多样化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增加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边际成本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财务报告模式披露的信息将逐步向定性化、前瞻性、非财务化扩展。例如: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风险与报酬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拓展公司治理状况、高管人员介绍及其薪酬、担保诉讼事项、募集资金及其投资情况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等等。
2.报告内容原始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同、单一、通用、格式化的报告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将是发展趋势,即企业将反映各项交易的原始信息及时完整地储存到计算机中,由信息的使用者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归集、整理和分析,把原始信息转化为决策有用信息,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主动筛选会计信息的根本性转变,最终解决用户信息需求的差异问题。
3.报告传递时效性
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不论是从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的角度,还是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角度,都要求尽可能地缩短报告周期,将尽可能新的信息呈报出来,以便迅速控制风险。运用财务软件的自动生成功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还缩短了账务处理时间。实时报告的应用,又使财务报告不再受到时间和周期的约束,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可以随机快速产生,使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1.降低人工错误
过去人工做账,由于账务繁多,登账、转账、核算等复杂手续,容易产生误差或错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使传统的账簿系统彻底被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所代替,日常核算工作大大简化,节省了大量记账、登账、对账等工作时间,大大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加强内部控制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从烦琐的登账、转账、核算等过程中解脱出来,转而更多地关注原始数据审核、交易过程控制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环节,使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更具真实性,防止虚增利润,从而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减少虚假信息
在因特网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会计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参与和使用会计信息的功能。大量的原始凭证业务直接由系统内部产生或外部提供,从来源上杜绝了只选择对企业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可能,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4.防止信息失真
以前,会计数据从最初的录入到报告输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加工、处理过程。因此,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会大打折扣,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查阅进而作出投资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速度的提高以及财务报告网络化,使得信息使用者不必担心因为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数据陈旧和会计信息失真。
三、信息技术下财务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从可靠性和相关性两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但其同时也凸现出来若干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线,因而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信息相关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网络为会计领域提供了更为灵活丰富的信息空间,同时,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多样化的要求,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将逐步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方向扩展。但反过来看,网络平台提供的多角度多方位的会计信息可能使本来就缺乏会计知识的投资者更加陷入无法甄别的境地,不知哪一种信息对自己有用,与投资决策更相关。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挑战,即系统应能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众多的会计信息中找出与自己最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将尽可能多的资料堆砌在一起呈现给使用者。
(二)信息相关性与原始化的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进入会计系统的原始数据只进行初步归类,用户可根据不同需求,从数据库中调取原始数据进行即时的适应具体需要的组合、报告,也即将信息的处理环节转嫁给了信息使用者。这种由会计信息原始化所带来的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类似于多样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弱化了信息使用者进行快速、高效投资决策的能力。最后,会计信息使用者只能被若干原始信息所淹没,无法鉴别自身所需的决策有用信息;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最终放弃对于原始化的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筛选、甄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财务报告对于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这一初衷。
(三)信息过载与使用者素质的矛盾
会计信息过载一方面来源于会计信息多样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所披露信息的原始化倾向。信息技术带来了企业财务报告信息量的激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信息使用者的视线,产生了信息过载与使用者素质的矛盾问题。目前财务报告所载信息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使用者的阅读能力范围。目前,大多数的投资者仅仅是围绕着市盈率、净利润等数据打转,对于大量的会计信息是否真正需要以及如何使用,还是一个问题。因此,多数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报告的利用程度低下,也无法了解信息背后的经济实质,无法真正识别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矛盾
信息技术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其前提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缺乏成熟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深谙电脑技术和会计操作的人来说,篡改账目和隐藏真实数据变得更加容易,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企业外部,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日渐成为危及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大问题,包括黑客入侵,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以及电脑病毒引起的系统崩溃等,这些都是亟需弥补的安全漏洞。此外,虽然信息技术降低了手工操作可能导致的人工错误,但因工作疏忽、操作失误等所引起的后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手工系统的危害更甚,极大地冲击着会计信息质量。
(五)信息透明度与保密性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得企业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很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出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管理层势必会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例如,公布一些无用的财务信息,或者避重就轻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这些信息就可能混淆本来就缺乏辨别能力的信息使用者。如果企业故意披露虚假信息对使用者进行诱导,那么就有可能阻碍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特别是相关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仍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规范,使用者很难识别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
四、总结
信息技术对于财务报告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不能一味地看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也应该正确地看待其所引发的诸多应注意的问题。把握财务信息多样化、原始化“度”的问题,不断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自身素质,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所起的促进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获取高质量可信赖的会计信息更加充满信心,提高资本市场的诚信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薛云奎.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J]。会计研究,1998,(6).
[2]吴东辉.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的实时报告系统[J]。会计研究,1998,(6).
[3]许永斌.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J]。会计研究,2000,(8).
[4]孙易祥.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与影响[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