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四川某县公务员感慨:为什么57岁了还是副科

  现在,公务员晋升加薪话题经常引发热议,我想起自己的升职经历就头痛不已。

  我现在57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公务员,1975年高中毕业,进入空军院校学习飞行,后因身体原因停飞,改行搞飞机维修,1986年底以副连职务转业到县总工会工作,1993年升任为副主任科员,2012年底享受主任科员生活待遇。

  工作40年,至今月打卡工资额为2680元。工作中,我算是名副其实的老黄牛,负责岗位最多,工作任务最重,曾获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名誉称号。

  然而,奖励都是名誉的,实际的好处,当然是关系户优先。比如升职,往往就只凭领导一句话。有如相声中的戏言,“说你不行就是不行,不服气不行”。

  我曾有过三次可能的升职机会,但因为没什么特殊关系,领导最终都以“指标太少,无法平衡“将其作废。

  1991年,县委组织部出台文件规定:凡工作满十五年者可升职。可单位领导却以我来单位工作时间短为由拒绝上报。当我提出已超过规定时间时,领导说:“部队工作时间不算”,为防关系僵化,只好作罢。

  1998年,县人社局以文件形式分配给总工会一个主任科员的名额,偏偏单位领导却压着闭口不提此事。我直截了当询问时,领导却说:“只有一个名额不好办。”

  我以文件规定条件据理力争,领导又说:“那并非硬性规定,具体情况是由单位掌握的。”明确告诉我,为防止矛盾,已决定放弃。

  2004年,组织部出台文件解决机关工作人员非领导职务问题,又给了一个主任科员名额,单位领导又以老同志多放不平为由再次使指标作废。

  基层公务员工资低,是不争的事实。不升职不升级就无法涨调工资,已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机制。

  国家的机构设置中,存在着权力部门与综合协调部门之分。当然也就存在着职务升迁快慢、掌控权力大小、利益多少之分。无职无权的部门,又特别是普通办事员,只能踏实工作做老黄牛,靠天吃饭。

  “机关工作无法量化,谁好谁坏说不清楚”这句话成了领导的口头禅。造成有工作能力的人得不到实质性肯定的现状,带着情绪工作,完全实属无奈。

  我个人觉得,基层公务员以工作实绩为“硬杠子”升任职务,难免受到评价机制、工作环境、人为因素的干扰,已成为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一个既棘手而又难以掌控的问题。

  另外,那种单以工作年限晋级晋职的作法,在副主任科员以上,也是一种不公平,时代呼唤新的公务员综合评价晋升机制的出台。

  中央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相信这个制度一实施,公务员争当领导的局面将得以改善。比如,基层公务员即使当不上处级领导,也有可能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

  所以我很赞同,这很顺我们这些资深“副科”的心。可以让我等普通公务人员安心工作,通过积累工作经验和业绩、工龄年限等晋升职级,实现待遇的提升。

  不过目前这类非领导职务指标在基层普遍实行名额控制、单位范围比例控制,操作不好也会碰上我曾经遇上的晋职窘境。

  所以说,公务员的晋升,必要建立一个程序公开、操作透明、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制度。新的时代亟需赋予其单位同事、身边群众有更多的话语权,是“多数人选人”,而不是屈从于个别领导的意图。

  要组织推荐考察,更要个人毛遂自荐,二者并举。尽量减少“官二代”“富二代”之类权势、“萝卜招聘”等对公务员队伍声誉的影响,保障德才兼备的“平民子弟”也能升官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