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谈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中心内容,也是认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方面的是非功过,以及党委、政府、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报告使用者了解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最直观材料。准确地作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

  根据多年来的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和内容:

  一、审计评价的原则

  单位的不同性质,审计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有其共同点,其一般原则如下:

  1、经济责任为主、政绩量化原则。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其目的就是要认定其经济方面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作出审计评价时应站在经济角度,描述其任期内的功过是非,对非经济方面的工作不要妄加评论。评价时尽量以直观的指标、数据作为评判标准,使其任期内的政绩一目了然,便于报告使用者对审计结果的比较、鉴别和运用。

  2、突出重点原则。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有其自身特点,有其主要经济业务,审计评价时应突出评价重点,如: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要以财政收支、财源建设作为重点;对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单位,要以其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贪污浪费作为重点;对企业领导干部审计,要以其单位经济效益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重点。对其他经济情况,若无重大问题只作一般评价或不作评价

  3、区分责任原则。对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区分情况,对审计对象应负的责任明确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分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由于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有其连续性,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是前任遗留下来的,要么是现任领导任期内产生的,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这要求我们在作出评价时要区分情况,认定责任,如拖欠工资问题,可能在其任职初就存在,若在任期内拖欠问题有所缓解,要认定其为现任领导政绩,若在其任期内拖欠问题有所加重,对增加的拖欠应认定为现任领导责任

  (2)区分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单位领导在经济活动中的履行职责不同,所负的经济责任也有所不同,主要决策者或经办、审批者应负直接责任;有领导权和否决权的应负领导责任。

  (3)区分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对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决策者或直接经办、审批、直接指使其下级操办者应负主要责任;对参与决策性或知情而不制止、不报告者应负次要责任。

  (4)区分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其意志或行为能决定其发生或不发生者应负主观责任,以其意志或行为无法决定或不发生者应负客观责任。

  (5)区分经济方面与非经济方面责任。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要看其是否与经济有关,若有关,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和认定;若与经济无关,则不属审计范畴,无需作出审计评价,只需向有关部门报告。

  4、证据、依据充分原则。审计部门作出的审计评价,要经得起事实和历史检验,作出审计评价时要有充分的证据和依据,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无事实依据妄加评价。

  5、便于理解、可操作性原则。作出审计评价,其目的是便于审计成果运用。这要求我们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定性要清楚,不能含糊;报告用语要规范,便于理解;观点要明确,不能不知所云。

  二、审计评价的一般性内容

  不同审计对象有不同的审计评价内容,但也有共同点:

  1、财政财务状况与运行成果。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其所负责的单位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必须审查其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情况,以及资金运行情况,并对财政财务运行成果作一个总体评价。

  2、内控制度与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关键看其内控制度,一方面看其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另一方面看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领导干部财经纪律观念如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负责的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法律法规问题;二是领导干部自身廉洁自律情况,是否存在贪污、浪费等问题。

  三、审计评价的特殊性内容

  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大体可将审计对象分三种:

  (一)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要突出以下内容:

  1、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存在隐瞒收支、违规组织收入现象,特别是有收费权的单位,要注意其是否存在“三乱”行为,收入是否全额入账;支出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规列支、挥霍浪费、私分财物等问题。

  2、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此类单位一般有预算外资金收支业务,要注意其预算外资金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存在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未纳入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去向如何。

  3、资金负债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检查资产负债的真实完整性,看是否存在账外资产、负债,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增值保值,有无损失、流失、浪等问题,资产负债增减变动是否异常。

  4、代管的基金、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对有代管基金、资金业务的单位,要检查代管的基金、资金是否安全、完整,是否得到增值保值,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投放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有无截留挪用现象。

  (二)对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要突出以下内容: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财务运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是企业效益的集中体现,审计评价时首先要说明企业盈亏、上交税利以及销售收入、成本完成情况,同时要以速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评价其财务运行情况。

  2、财务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企业领导干部理财能力的体现,审计评价时,要看其财务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健全,是否切实有效,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值得推广之处。

  3、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决策情况。要关注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损失、流失、浪费、长期闲置等问题,以及重大投资决策是否民主、投资效果如

  何,是否存在投资决策不当造成企业重大损失问题。

  4、摸清企业潜亏或潜盈,评估企业发展潜力。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评价,必须摸清企业潜亏或潜盈,并分析其其原因;同时还要看其是否存在短期经营行为,通过适当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查,评估企业发展潜力。

  (三)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

  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对党政领导审计评价,必须延伸审计其所属单位和部门,应当突出以下几点:

  1、乡镇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看是否存在虚列财政收支,特别是有无借款交收入、挪用其他款项虚列收支以及是否存在空转完成财政收支现象,有无违规组织收入现象(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有无乱发钱物、乱列支等违规支出问题。

  2、农民负担情况。看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加重农民负担问题,干部执行公务时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和“三乱”等伤农经济问题。

  3、财源培植建设情况。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有培植财源、为民增收的义务,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评价,应当结合其在财源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实际效果,同时注意是否存在为完成任务而采取杀鸡取卵等急功近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