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无形资产拍卖】湖南无形资产拍卖探讨

  湖南无形资产拍卖:不能仅有\“玫瑰之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国家颁布实施《拍卖法》之后,我省的无形资产拍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长沙市拍卖行资深拍卖师刘绘介绍,该行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拍卖总成交额为7至8个亿,其中无形资产拍卖就占了1个亿以上。“玫瑰之约”广告经营权的拍卖、长沙市出租车经营权的拍卖、长沙市户外广告经营权的拍卖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些大手笔预示着无形资产拍卖正在步入正轨,并日渐成为拍卖业的一大亮点。

  但是,刘绘又指出,这些成功的范例主要集中在财产性权益的拍卖,譬如广告经营权、广告发布权、租赁权、冠名权等等方面,在工业产权拍卖和知识产权拍卖等方面,成功的案例很少,也就是说,无形资产的拍卖在我省乃至全国是刚刚起步。

  屡败屡战

  省拍卖行资深拍卖师洪洋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貌似成功的案例。几年前,我国一位著名的作曲家的遗孀将其丈夫创作的《喜洋洋》曲目委托拍卖行进行了拍卖,一位民营企业家以54万元的高价将其收入囊中。轻易得来的成功让卖方和拍卖行高兴了好一阵,然而,好景不长。本来流行一时的曲子因为版权被拍卖便从此鲜有耳闻,除此,那位企业家虽然花高价买了该曲目的版权却又不知如何让它发挥作用,相当于白丢了几十万,事后便反悔,拒付余款。就这样,好事又成了坏事。后来,有记者问这位企业家当初参与竞买的动机,他说,自己的公司没有名气,参与竞买无非是投入一点钱让媒体做义务宣传。闻者哗然,如此拍卖,难怪会流产。

  这样的例子很多,据统计,近年来关于科技成果的拍卖会90%以上都以流产而告终。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卖师推出了一个标的为1亿的科技成果,然而无人问津。最后有一位竞买者宣称出100万买下该成果的“预购权”,这样的结局让人啼笑皆非。

  难在哪儿

  90年代中央电视台标王的拍卖在人们还是记忆犹新。秦池集团虽然夺得了两连冠,最后却以一个名企的陨落为标王之争留下了一个悲壮的感叹号。80年代长沙市拍卖了一个大哥大号码,30万元的高价让人们瞠目结舌,然而买了不到一个星期,该买主就因为不堪舆论的重压而将手机停了。无形资产拍卖以其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让人们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指出,无形资产拍卖首先难在价值的衡量,比方说袁隆平这三个字值多少钱,你就很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在亿元以上,但要是真让谁花1亿元去买这个名字,恐怕就没有谁有这个胆子。其次,由无形的东西转化成有形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的资产或生产力这中间不可预测的东西太多。如一项发明,或许该成果本身的确有很大的价值,但你要真的买了,你生产的东西出来之后可能并不畅销,也有可能已经落伍。无形资产拍卖难。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买方和卖方之间沟通困难。比方说科技成果的拍卖,买之前,委托人不能把核心的东西告诉竞买者,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买家不明就里,不敢贸然举牌,卖家则是空有腹中百万兵,却派不上用场。

  小心能成大事

  省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傅晨曦指出,对无形资产拍卖,唯谨慎方可成大事。在实际操作中买方、卖方和拍卖行都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对于委托人而言,应确定一个适应市场要求的要价,不能漫天要价;对于竞买人而言,则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同时对标的应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该买的就买,而不是意气用事;对于拍卖行业而言,应尽量使标的明朗化,尽量规范操作流程,降低风险。

  拍卖师洪洋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地位日益重要,将对无形资产拍卖带来巨大商机。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拍卖行业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操作规程会逐渐引入,对于拍卖业来说,不亚于一次革命,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在日益更新,这些都将对无形资产拍卖的兴起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