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预防结肠癌
李明,北京肿瘤医院胃肠外二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访问学者,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新星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国人的生命和健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上海市居民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显示,从1973年到2005年,上海男性和女性结肠癌的发病率分别从6.09/10万和5.70/10万上升至14.70/10万和14.35/10万;黑龙江省卫生部门今年7月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近15年来,黑龙江省城市人口结肠癌发病比15年前上升33%,农村人口上升9%。
就结肠癌的防治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胃肠外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明博士。
记者:什么是结肠癌?
李明: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结肠癌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五位,但是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结肠癌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增长,60—75岁达到最高值。一般结肠癌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一般早期不易引起注意,一旦症状出现,往往发现较晚。健康的生活状态和防癌普查非常重要。
记者:哪些人容易得结肠癌?
李明:一、以往曾接受过下腹部放射线治疗的人。因为结肠黏膜可因放射治疗而出现异常,因此这些人如果一旦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二、亲属中有结肠癌患者的人,特别是直系亲属,在一定条件下有更多的机会发生结肠癌。
三、长期便秘的人。便秘粪便中含有一种被称为“二级胆酸”的致癌物质,便秘使得这种物质长期与肠黏膜接触,易诱发恶变。另一方面,粪便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黏膜产生刺激可能诱发恶变。
四、有“三高一低”饮食习惯的人。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少粗粮、少蔬菜)的饮食习惯,每天摄食次数过多,或者常吃烧烤食物,长期静坐的工作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记者:结肠癌的症状是什么?
李明: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通常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黏液、脓血。此外还应警惕腹痛定位不确切的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
消瘦、贫血等症状往往出现在中晚期。肿块出现后,可在腹部触及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不大的肿块。
记者:如何预防结肠癌?
李明: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欧洲癌症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提出了如下建议: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4。保持适当的体重。5。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6。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7。少饮含酒精饮料。
结肠癌发病高的人群与发病率低的人群相比,他们所摄取的饮食含较少的纤维素,较多动物蛋白、脂肪与精制碳水化合物。因此,多吃蔬菜,较多纤维素的饮食结构,无疑对预防结肠癌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其次,应该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情,现在的观点认为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结肠癌也不例外。因此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避免过多的精神压力,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结肠癌和其他各种癌症的发生。
最后,还应该定期进行防癌普查,科学预防癌症。我们认为在无症状的人群,应从50岁时开始定期检查,对患结肠癌危险性高于正常水平的人群,如有家族病史的人,定期筛查应从家族中曾经诊断的病例年龄前10年或40岁二者中较早的一个开始。防癌普查包括每年一次定期粪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及纤维肠镜检查,这些方法是发现早期结肠癌的有效方法。
记者:目前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李明: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病变程度及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通常我们会采用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和放射科的医生一起会诊商讨的治疗方案。
结肠癌的治疗原则应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使用外科手术来切除肿瘤是治疗结肠癌的最常用的方法。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结肠的一些正常部分及周边的淋巴结也一并被切除。
结肠癌手术后要根据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也就是早期、中期或晚期来选择是否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对中晚期的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