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加杯费”
2009年3月9日,北京市某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当“京城刁民”杨某出示名片后,咖啡馆的女侍应哽住了。
名片上赫然印有“中国职业维权打假机构、保驾护航国际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某”,女侍应到嘴边的话被名片堵了下去,杨某接话说:“我们是职业维权人!今天这事你们必须说个明白!”
事出有因。3月9日,三位“职业打假人”王海、杨某、赵某在北京市某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采访结束后,“职业打假人”们在离去时被咖啡馆收费账单中的不明消费“拦”在了前台,他们打假维权的细胞被“激活”了。
在“职业打假人”的眼中,任何消费都能被迅速地解构为“合理”或“不合理”。
杨某眼前的这份消费账单就被定性为“不合理”,杨指着账单明细上的30元“加杯费”问服务员:“这是什么?”
根据服务员的解释,该咖啡馆规定某茶饮套餐中除了茶壶外只带有4个杯子,如果需要增加杯子的话,要向服务员特别说明,需要另行收费。聚会中,杨某点了这份茶饮套餐,并要求增加了两个杯子,于是在埋单时,咖啡馆按照每增加一个杯子15元的费用,收取“加杯费”共30元。
正是这30元引起了争议。
杨某翻遍了咖啡馆出具的价签本,也未发现“加杯费”的收费方式和标准。咖啡馆一位经理解释说,“加杯费”并没有写进主价签,是由服务员手写并放入消费者桌上的。
“根据物价局的相关规定,餐饮及服务费用应该明码标价。我们没有在你们的价签上发现‘加杯费’的收费标准,况且我们所在的包厢中桌上以及墙上也没发现‘加杯费’的价格,这个‘加杯费’我们不认可!”杨某较起真儿来。
但咖啡馆的经理并不妥协,双方扯起皮来。10分钟后,杨某有些不耐烦:“我警告你们,不要再耽误我们的时间!否则将向你们索取误工费!你们这样欺诈消费者的话,我要向北京市物价局举报你们,而且我也保留对你们提起诉讼的权利。”
随后,杨某开始拍照取证,并且出示了名片,一直强硬的咖啡馆经理突然态度放软:“对不起!我们就免收您们的‘加杯费’吧!”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我们处处都在维权。”走出门后,杨某对本报记者说,“不是在乎这30元,是现在有些商家实在太可恶,社会需要职业打假维权者肃清市场”。
但是在职业打假十四年的杨某眼中,真正能和商家较真儿、肯为了几元钱打官司、能肃清消费市场的“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