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公安局开拓治安调解新局面
“其实我到他家之前就盘算,不达目的就‘了’他。但现在我知道错了,希望你们能宽大处理。”今年2月,来自贵州的罗宝初在派出所民警调解下,接过贵港市南江村民姜春林归还的5000元钱后,羞愧地交出了背包里的凶器。
2008年以来,贵港市公安局结合公安机关“三项建设”和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在派出所建立调解室,开拓了该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措施规范建设
6月6日,港南区桥圩镇松马村村民徐有孟在自家玉米地喷洒农药,不慎污染本村吴招娣、刘志莲、徐文轩三户的桑叶,造成家蚕大批死亡。6月9日,当事人报案至港南公安分局,该局经审查不予立案,双方当事人提出要求在桥圩派出所调解室进行处理。
民警杨志鹏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说,并请来农林专家为制定赔偿标准提供参考。前两天还差点打起来的双方当事人很快握手言和,并签订调解协议书。吴招娣表示:“在派出所调解纠纷,样样都照程序来,既方便又公平。不用出镇就能解决问题,我们都很满意!”
多年来,贵港市公安机关把主要精力和警力用在打击犯罪和破案上,追求破案率、逮捕数,忽略了对矛盾纠纷的调解,导致“民转刑”案件频发。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尤其严重,90%以上的伤害案由邻里纠纷引发。而群众一有纠纷或警情就打110报警,民警抵达现场发现不是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往往要求当事人到其他部门处理,导致群众对民警信任度降低。
近年来,贵港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治安调解工作,将此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该局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在全区公安派出所建立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强化落实。在调解室的建设方面做到“四有四规范”,设立配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调解力量、制度、及台账,规范了调解室的设置、人员配备、调解工作运行及管理,使派出所调解工作形成了一套运行有序的工作机制。
目前,在贵港市现有的派出所办公用房中全部设立调解室,配备人民调解员420名,市局制定了包括调解主持人规则、当事人规则、记录人规则、旁听人规则、调解人纪律等指导性制度9项并设立了“三簿一册”的管理制度。
三级一联动矛盾解决在源头
2008年10月,贵港市桥圩三中聚集了100多名相互指责谩骂的群众,一起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原本是一名学生在玩耍时不慎撞掉另一名学生两颗门牙的小事,因受伤学生家长甘全虎在学校协商赔偿时情绪激动,引起了矛盾激化。双方亲属听闻此事,都担心自己亲人吃亏,纷纷赶到学校助阵。
桥圩派出所接到信息后,立即组织民警赶到现场。由于民警长期在群众中开展调解工作,具有一定威望,他们的到来让甘全虎定下心来。他走进人群,大声对乡亲们说:“我相信,派出所一定能公正解决此事,大家都请回吧!”乡亲们也表示相信派出所民警,纷纷离开学校。在派出所和镇司法所、村委干部共同主持调解下,受伤学生的医疗费用等各项赔偿妥善解决。
贵港市公安局在开展调解工作的实践中,以派出所在群众中的威信为基础,将其作为责任单位,推行“三级一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根据矛盾纠纷及案情的复杂情况,三级调解机制分为现场调解、警务室调解及调解室调解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对于山林、土地、水源、坟山纠纷等复杂疑难纠纷,则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办和其他相关单位形成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
2008年以来,贵港市各派出所以调解室为载体,做好“三级一联动”的调解工作,消除了大量治安隐患,增进了警民和谐,促进了社会稳定,全市派出所共调解纠纷8670件,其中治安纠纷3468件、民间纠纷5202件,调解成功率达81.3%,防止“民转刑”案件793起、群众上访事件327起。
以人为本善于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治安调解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简单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有力促进公安机关治安调解促和谐、保稳定的进程中,贵港市基层派出所还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民间调解工作。
该市各基层派出所创新做法,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调解,利用互联网、电视等远程沟通信息工具,积极为外出务工群众调解,以人为本,积极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在贵港市八塘派出所的一间办公室里,电脑、摄像头、麦克风等远程通讯设备一应俱全。派出所民警刘华平端坐电脑前,正通过腾讯QQ软件熟练地与远在广东的民事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调解工作。
“我没想到把别人打得那么重,第二天自己就跑到广东打工了……”视频里的高某满脸悔恨。3个月前,他在村里与好友梁某发生口角,打了一架。他前往广东后,梁某伤口久久不愈,遂前往医院治疗。
据刘华平介绍,由于双方当事人相距较远,不便召回调解,如何在时限内尽快化解矛盾,让民警们大伤脑筋。刘华平在使用QQ时突然想到,可以利用视频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口头协议,在3天内跟踪协议执行情况。
经过调解,高某同意以委托或转账形式向梁某赔偿医药费。他感激地说:“民警同志想的办法真好,为我节省了来回车费和时间。难怪大家都说,自打派出所成立调解室,我们的生活和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