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政策使“月子经济”加速
导读:“比起七年前,生个孩子的价格涨了不止一倍。”打算申请“单独两孩”的母亲张玉卿告诉记者,如今“月子”经济五花八门,许多要生“两孩”的母亲都是高龄产妇,“贵的就是好的”已成共识。
“一嫂难求”
中国人讲究“坐月子”。“月子”经济是指生完孩子后随之而来的相关经济产品。自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以来,各地相继出台具体落实措施。甘肃省符合条件“生育两孩”的育龄夫妇有近8万对。商家看准“两孩”市场,许多针对性产品应运而生。
据从兰州几家月嫂中心发现“一嫂难求”。“金牌”月嫂赵某说,准备生育“两孩”的妈妈大多是年过三十、高学历且工作稳定的白领,“有经济实力,信奉科学喂养,舍得花钱是她们的共同特点”。
预约赵某这样的“金牌”月嫂一个月需花费上万元人民币,还要提前一年预约。赵某说,月嫂高薪但十分辛苦。“两孩”政策落地后,对月嫂的需求量增大,月嫂培训速成班让许多不合格的月嫂混入市场。
“私人定制”也在悄然流行。从事金融行业的李夏露在一家“月子会所”定制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产方案,从定期的入院检查接送服务,到产后适合她体质的“月子餐”一应俱全。李夏露说,自己被“月子会所”的“专业护理、产后迅速恢复身材”广告所吸引。
“月子经济”
“‘两孩’生产未达高峰,‘月子经济’先迎来了营销高潮。”兰州石化总医院附属天浩医院妇产科王医生说,中国传统“坐月子”的方法中有许多是封建迷信的陋习,科学喂养是新一代父母的共识,而母婴市场要更专业、安全,目前产品水平良莠不齐。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月子经济”一词,相关信息多达210万条。“月子餐厅”、“月子会所”、“台式月子”花样繁多,内地某购物网站上“月子”专用产品也多达20万件。不少“月子”经济产品广告语夸张。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编辑杨某说,“单独两孩”新政催热“月子”经济,但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不具专业性,致该行业遭遇“信任危机”。目前,国内并未把母婴保健行业单独纳入经营范围内,因此许多专业性准入许可未能实施。杨某建议,尽快出台与市场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明晰经营范围,以确保母婴安全和市场健康发展。
链接
专家:不要盲目采用“试管婴儿”
辅助生殖技术并非没有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首席专家)周教授说,首先要面对胚胎移植存活率的考验。目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只有40%~50%。其次,妈妈可能会因这一过程而受到伤害。人工授精、取卵和移植过程中,存在感染风险,可导致生殖系统感染、损伤。一些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极少数人会出现血栓,甚至因发生脑血栓、肺栓塞、心梗乃至威胁生命。“即使胚胎在体内成活,怀孕过程中,发生宫外孕和流产的风险也会比自然受孕的妈妈要高。”
再次,宝宝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妈妈,有30%的人会出现多胎妊娠。为了保证存活率,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情况来决定植入胚胎的数量,通常35岁以下的女性会放入2个胚胎,35岁以上则放入3个胚胎。如果发生多胎妊娠,在胚胎发育稳定后,医生会实施减胎术。
有些人为了搏双胞胎,不肯实施减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多生一个孩子”,反而会造成更大风险。“双胎和单胎比,新生儿死亡率要高7~8倍。”周教授说,双胎将面临更高的早产风险,也有可能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