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疗官司频频败诉谈医疗体制亟待改革
在目前我国所有的社会问题当中,最直接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同时也是让老百姓最不满意的行业之一就是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当今中国普通老百姓抱怨和最头疼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侵权行为法或一部专门性的立法来调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以《处理条例》这样一部行政法规来调整完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显得力不从心。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患者及其亲属与医院之间的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在不断加大。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为例,2003年案件40件,2004年54件、2005年62件,2006年66件,2007年1月至4月为40件。判决由医院方面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的,占了绝大多数。“
所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是指患者一方认为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侵权行为受到损害,要求医疗机构赔偿损失而引起的民事纠纷。据统计,在全部医患官司中,手术纠纷所占比例最大。在全部医患官司中,95%以上为患者状告医院。患者索赔数额相差很大,少的几百元,多则数百万元,其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提出了精神损失的索赔主张,且精神损失索赔数额占全部索赔数额的比重比较大。
一、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机制的多元化,致使公费医疗的覆盖程度越来越小,患者自费比例的加大,导致过去一些被忽略因医疗费差异而引发的选择医院或者治疗手段以及是否继续治疗的知情权纠纷凸现出来
2、临床医学特点决定了它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态,随着各种诊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往一些采用旧的诊疗手段未能发现的医疗问题或漏诊、误诊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致使过去一些诊疗手段被彻底否定或被怀疑,部分患者以新的诊疗方法衡量旧的医疗效果从而提出医疗纠纷诉讼。
3、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范围需求的不断增大,并呈现多样化特点,医疗机构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了诸如医疗保健、高档而人性化的星级就医环境、昂贵而尖端的治疗设备、康复训练、心理减压治疗、医疗整形美容、检查套餐等新型服务,导致此类纠纷范围的扩展和数量的激增。
4、个别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偏低,态度冷漠生硬、不尽告知义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有个别医务人员怕费事而不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行事,致使患者被误诊、误治,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5、目前的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配置不合理,一些小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偏低、设备过于简陋,难以得到患者的信任,于是大量患者更青睐有较高名望的三甲医院,导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三甲医院也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的局面。
6、医疗纠纷诉前解决机制匮乏。当前,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唯一途径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使大量医疗纠纷不断涌入法院,大大增加了法院的工作压力。
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面临4个难题:
1、法律适用难。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与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然而,这两个重要的司法依据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标准不同。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予以赔偿,经鉴定为非医疗事故的,即使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也不予赔偿。而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对于非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过错的情况,医院仍应予以赔偿。换言之,关于赔偿定性,法院采用不同的依据就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此外,《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较之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相对偏低。目前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赔偿金额较低;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民法通则》赔偿数额反而较高,而且《条例》并未规定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金标准,由于法律规定不统一,医患双方在诉讼中往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规各执一词,不同法官也会因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水平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规定,导致就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判决。
2、证据认定难。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证据是记载整个医疗过程的。一份病历少则几十页,多则上千页,且病历的制作和页数多少随着病人的就诊次数、住院天数或病情变化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是否有修改或短缺很难认定。而审判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有争议,要求不经过鉴定直接认定医疗机构的责任。
3、短期结案难。由于上述谈到的证据认定问题,法院需要询问证人、进行笔迹和书写时间鉴定。部分案件中,还需要调取输血记录、进行全血检验等。同时,在区、市两级均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患者一方还会提请中华医学会鉴定或司法因果关系鉴定。上述调查占用大量时间,一般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周期都在一年以上。
4、矛盾化解难。医疗纠纷由于医疗所达到的疗效与患者或家属期盼的结果相差甚大,患者一方提出的赔偿要求一般数额均较高,双方当事人基于各自的切身利益很难作出让步,同时,由于患者或其家属医学知识的局限性,难于理解的医学的风险和局限,往往会提出一些非理性要求,导致调解困难。
三、医疗机构如何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案件的发生:
1、推行电子健康。最大限度地消除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检查、重复服务、重复收费,以及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诊误治。
2、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加强住院病历的规范管理。
3、对以下情况实施统一规范的知情告知制度摸板;a,治疗或用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b,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医疗行为;c,实施各种“新技术、新疗法”时,应当说明医疗风险。
4、加快制定医护人员从业管理法规,规范职业行为,同时建立医学、法学相结合的预防及处理医疗纠纷的专门机构,及时处理医疗纠纷诉前解决机制,将矛盾有效地解决在诉前,消除在萌芽状态。
5、推出医疗收费阳光工程,完善医疗价格公示制、住院病人医药费免费查询制和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病人医疗费用认可制;
6、采取综合措施,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在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理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的比重、建立贵重药品使用审批制度基础上,努力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
7、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损害保险制度。由医患双方均参加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在医疗事故或其他医疗损害事实发生后,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规定,支付一部分或全部医疗损害赔偿费用。
总之,医疗体制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方面要求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努力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维护群众权益,另一方面,广大患者也要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积极配合医疗部门共同战胜疾病。我们期待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