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激起拍卖业层层涟漪
入世之后,中国拍卖业将面临国外拍卖业的激烈竞争,如何面对如此局面,业内人士乐观者如是,忧患者如是,众说纷纭——面临入世,一些相关人士就WTO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焦点集中在艺术品交易中较为活跃的拍卖业。乐观者:国外拍卖行不可能在中国发展很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认为,即便入世以后,拍卖市场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一些相关的政策与市场还一时衔接不上,如在文物拍卖中的定向拍卖(限制竞买对象)、限制出境等一些政策,与跨国拍卖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协调,这个协调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入世”之后虽然会影响艺术市场,但这种影响更多体现在大众化的通俗文化方面,对高雅文化不会构成太大威胁。中国嘉德总经理王雁南觉得,本土文化的影响会限制国外拍卖业在国内的纵深发展。索斯比与嘉士德在香港的拍卖业务主要是瓷器和珠宝,在其他国家的拍卖业务都是以本土的艺术品为主,这使得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前些日子风传嘉士德要封杀中国书画,事实上中国书画的征集难度才是嘉士德退却的原因。作为一个代理机构,拍卖行会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如果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国外拍卖行不可能在中国大规模开展业务。北京语桥拍卖研究中心主任李沙认为,西方艺术品进不了中国市场,西方公司自然也不会贸然闯入。北京中商盛佳曾经搞过西方艺术品拍卖,但成交并不理想。李沙特意强调说,只有不了解拍卖的人才会注意拍卖行的规模,嘉士德和索斯比的信誉也并不太好。拍假不拍假不在于称号,更不在于哪个国家。忧患者:国内公司面临重重考验北京美生公司副总裁季涛认为,随着关税的不断降低,我国的走私现象会逐渐减少,缉私罚没的拍品资源将会逐渐枯竭,因此依赖海关缉私罚没拍品的拍卖企业势必难以生存。同时,跨国拍卖企业的较大的国际影响,广泛的拍品来源,较高的服务水准,都将给国内拍卖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国内公司不具备良好的企业信誉,没有广泛的乃至国际化的拍品资源,是无法和那些已经在世界生存了上百年的大公司相抗衡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寇勤把人才的竞争视为关键。在国内拍卖行里,几乎每个项目主管和项目执行人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客户群既有买家也有卖家,如果国外公司“恃财强要、横刀夺爱”,国内公司肯定无法应战。谁都清楚,没有客户对于代理机构而言是何等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公司势必会因为无米下炊而自行退出。一部分从业人员可能会由直接面对客户转向间接面对,以避开行业管理的制约,人员的无序流动将会把拍卖行业的竞争由标的转向人力资源,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艺术品拍卖在国内所占的比重极小,而非艺术品拍卖的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所以国内公司可以双管齐下,以非艺术品拍卖的所得来弥补艺术品拍卖的不足,以己长攻彼短,百战不殆。北京国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陆智敏身兼几家拍卖公司的法律顾问,他说,就目前来看,不动产、原材料及无产资产的拍卖尚受限制,但“入世”以后会不会放开?如果完全放开,国外公司也会以非艺术品拍卖求经济效益,以艺术品拍卖求社会效益,以彼矛攻彼盾。如果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国内公司仍旧无法与国外公司抗衡,仍然需要政策保护。共识:竞争会加快中国拍卖发展进程拍卖业人士都认为,加入WTO是件好事。它可能会使中国艺术品拍卖产生短暂的阵痛,但同时会带来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公司的国标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市场吐旧纳新的速度和能力,使我国拍卖企业的经营格局更加合理有序。这些人士指出:希望拍卖公司能够和画廊进行切实有效的合作。画廊是中青年书画家的天地,而中青年书画家作品在拍卖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对拍卖行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拍卖行有义务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创作队伍,这是拍卖业成熟后的必然行为。中国拍卖业应走集团化、专业化的路子,组建具有相当规模的集团公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竞争方式显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内拍卖业更应该齐心协力,保持本土拍卖行的主导地位,避免陷于被逐个击破的窘境。拍卖业间的联合和自我调整只能改变短期经营的趋势,无法保证国内拍卖行以公正、科学、理智的态度与国外拍卖行竞争,只有完善拍卖法规、加强行业管理,找到能够有效控制拍卖业走向的合理途径,并提高国内公司的竞争能力管理水平,才能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面对WTO。更为重要的是,无论WTO是否“踩”到了拍卖业,拍卖业都应该有足够的清醒和认真来对待,制造一个虚拟的WTO空间来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有一种这样的危机感:这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块面包。《洪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