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拍卖啥天价,收藏应从近代画家入手
综观世界各国的绘画拍卖纪录,画家的自画像总是能拍出令市场咋舌的高价,像凡·高的《没胡子的自画像》和《割耳后的自画像》,曾分别拍出过7150万美元和7200万美元的天价。弗朗西斯·培根的自画像和伦勃朗的自画像也拍出过4300万美元和1140万美元的高价。
画家,是一个异常敏感的生命体,他们经常会走
进自己的画面,然后再以旁观者的目光来打量自己、审视自己。因此,我们在画家的自画像中,看不到花季少女在照相机前那种刻意的媚态,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存态度、历史命题的映射或质疑。画家为何都要画自画像?通常并不是为了卖画。因为一般来求肖像画的,大多都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至少,历史上残存的众多自画像,大部分都不是为了销售而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伦勃朗画质疑自己、审视自己的自画像;凡·高画严肃悲怆,好像有股生命之火郁结胸中,挥霍不出的自画像,这些都使得画家的自画像成为其众多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承担着记载的责任
此次创出高价的陈逸飞的《艺术家与众美女》,创作于1999年,尺幅巨大,高达2.9米。画中艺术家在众美女的环绕下双手抱胸笑对观众,十分罕见。虽然还是用具象的画法,但使用了表现主义的笔触,用大尺幅表现大场面,集中反映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后期的追求与探索。对于市场来说,这件作品无疑是陈逸飞回国后创作成就的一个缩影,作品采用大色块平涂,是他在艺术语言上的新探索。
除了此作,陈逸飞的另一幅以自己一家三口为原型的《责任》,则在2006年上海嘉泰秋拍上,创下672万元的高价。画作叙述了东方古老而美丽的亲情故事,男主人翁(即陈逸飞)背负幼子陈天,以双手托起一家人的责任,叙述出无尽的爱。作品风格趋于粗犷豪迈、浑厚壮美,在形式上显出圆满的技艺、老练的笔触、新颖的构图,在色彩上表现出辉煌的戏剧性的对比效果,剔除了日常生活的平庸气息,承担着记载历史面容的责任。
从近代画家作品入手
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寻觅画家的自画像应从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入手。这不仅是因为目前拍卖市场上古代画家的自画像作品很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存世不多的作品中充斥了不少赝品,像金农的一幅“自画像”曾在一场拍卖会上仅以1万多元成交,而真品则陈列在故宫博物院中。
近现代画家中,张大千的自画像作品较多。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他25岁蓄胡须,30岁起画自画像,这两件都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有很多自画像则是寓意深刻的绘画佳作。在去年西泠印社的秋拍中,有一幅张大千在自己34岁生日那天,以自己为模特儿画的一幅《钟馗自画像》,并题诗揶揄自乐,可以说是张大千自画像中极具特色的一幅,六七十年来,广为人知,却鲜有人见其真迹,最终拍出了77万多元的高价。
徐悲鸿被视为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从他流传最广的素描自画像中,可以欣赏到他的写实功力。除了他作于不同时期的油画自画像,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如《蜜月》、《远闻》以及《抚猫人像》等,都画进自己的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画像就数《木桧下自画像》。2000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徐悲鸿在1934年创作的《木桧下自画像》立轴以210多万元成交。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徐悲鸿的另一幅《自画像》成交价也超过了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