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托列峡谷号油污案

  [案情]托列峡谷号是一艘利比亚的商船,其船主和租赁者均为美国人。1967年3月18日,该船自波斯湾艾哈迈迪港开往英国米尔福德港途中于英国东南岸领海外锡利岛和地角之间的七礁石处搁浅。该船载有119328吨原油。由于原油外溢而对英国和法国的沿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致使数十万只海鸟、成千上万头海洋哺乳动物和数百只秃鹰死亡。加之海上风暴猛烈,求援很难进行,求援计划没有成功。结果船被海水打成3截。于是,英国政府于3月27日才把海面油层烧掉,将船炸毁,并且声明它的目的不是毁船而只是把油船打开以便将油烧掉。通知船主后,英国战斗机就炸掉了该船。船主和利比亚政府对此行动未提出异议。3月20日,船上的原油全部毁掉。利比亚调查委员会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确认是由于船长的疏忽造成的事故。决定撤销船长的航行执照。“托利峡谷号”油轮石油污染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洋石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石油污染事故及其危害的极大警觉。1969年国际海事组织的前身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主持签订了《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随后,国际社会针对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签订了十多项公约和议定书。[法律分析]海洋足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其牛命力也是可能被耗尽的。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逐渐重视海洋污染问题,并进行合作以防止和减轻海洋污染。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法得到迅速发展。控制海洋污染的国际条约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性公约,其中包括全球性框架公约和针对特定类型的海洋污染问题的公约;第二层次是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其中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制定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和其他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公约。本案“托利峡谷号”油轮石油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导致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1969年《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海油污干涉公约》)等一系列有关海洋石油污染的公约及议定书,例如1973年《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上进行干涉的议定书》,1989年《国际救援公约》,1990年《关于石油污染的准备、反应和合作的国际公约》和若干关于海洋污染事故的区域性公约和议定书。《公海油污干涉公约》规定缔约国可以在公海上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轻或消除由于海上事故或同事故有关的行动所产生的海上油污或油污威胁对它们的海岸线或有关利益的严重和紧迫的危险。沿岸国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前,应同受海上事故影响的其他国家,特别是船旗国进行协商,并将拟采取的措施通知它所知道的将会受该措施影响的自然人或法人并考虑他(它)们提出的意见。沿岸国所采取的干涉措施应同实际损害或有损害危险的情况相适应,否则该缔约国有义务对超过为达到防止、减轻和消除海上油污或油污威胁而采取的合理必要措施所造成的损害以外的损害给予赔偿。《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上进行干涉的议定书》规定缔约国可在公海上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减轻或消除因发生海难事故而产生的除油类以外的物质对海岸线或有关利益造成的严重和紧急危险。《国际救援公约》的目的则在于鼓励为保护海洋环境而救援失事的船舶。该公约规定由失事船舶的所有人对防止或将失事船舶造成的环境损害减至最小程度的救援者予以奖励和补偿。此补偿额可根据公平原则和救助活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的程度从相当于救援活动代价的30%至100%。《关于石油污染的准备、反应和合作的国际公约》则是促进各国在对付重大石油污染事故方面的合作。该公约承认预防石油污染事故的重要性和污染者负担原则。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准备对付石油污染事故,其中包括应急计划、石油污染报告程序以及国家的和区域的防备和反应措施。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签订的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中有8个公约国签订了有关海洋污染事故的议定书。这些议定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在应急计划、监测、救援、回收泄漏物质、交换情报、协调联络手段、事故报告、采取适当行动和在建立区域或次区域协调中心等方面进行合作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