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油田加工企业来说,随着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而成品油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控制提升油价,另外消费税又由原先的30%征收提高到全额征收,因此,面临着严峻的经营环境,同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和高额的罚单、销售合同执行滞后带来的损失等。内外因素的结合加大了油品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作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企业安全和持续发展,通过内部审计及时揭露潜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和控制建议便显得颇为必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多维和有效的审计模式便应运而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站在风险的高度,在风险环境中观察经济业务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管理者关注现存的企业风险并及时组织为降低企业风险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于油品加工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油品加工企业对于外部经营环境所存在的风险难以控制和施加影响,但可以通过控制企业内部风险来降低综合风险。要想较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控制企业风险,油品加工企业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控制风险是否重大、是否影响企业的安全性和持续发展,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油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真实有效的评估:一是定期评估,由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一起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开展,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开展一次较为适宜。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交由管理者实施。这种评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二是数据库动态评估。动态评估需要全员参与,即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本部门内部控制的风险和漏洞进行反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对这些日常资料进行收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筛选,选取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资料,和管理人员一起利用相应的指标来评估风险。动态数据库法的优点是能全面、切实地收集评估资料,并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发挥预警作用。
(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超越传统审计的狭隘视野,将目标定位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并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一致,使其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肯定。按照这一标准,笔者认为,以“增加企业价值”作为内部审计目标是比较合适的。对油品加工企业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加企业价值:一是避免损失,如通过风险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漏油事故或者火灾事故;二是创造效益,内部审计促使营销人员经常了解市场,使油品销售价格紧随市场价格,在目前国际油价普遍上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企业增值。
(三)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
对于油品加工企业来说,风险可能存在于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需要全员参与。另外,风险评估时需要与管理人员沟通、风险应对也要由管理人员执行。因此,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其成员构成应以精通财务和审计的人才为主,配备熟悉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同时需要管理人员的重视与参与。
三、油田加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设计
根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及其在风险管理中所承担的角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围绕经营目标,全面鉴别风险
对于油品加工企业来说,重点要关注以下领域:
1、安全制度与执行。由于油品加工企业的特殊性,安全制度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有效执行颇为重要。首先是员工安全,在作业中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安全工具和安全意识,是否定期进行职业病的检查与防范;其次是企业安全,油品加工企业要在防火和防止油品泄漏方面做足安全保障,因为这两者中任何一个不安全的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2、能源的供应与成本。由于油品加工企业需要原油来作为原材料加工,所以原油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现在的原油价格市场极不稳定,原油疯狂飙升,大大加剧了油品加工企业能源供应的风险和成本:如果原材料储存过多,要承担储存风险和成本,还要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如果储存不足,则会影响生产。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和评估能源的供应风险。
3、合同的批准与执行。合同批准不当或者销售合同执行滞后,油品价格变动频繁,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采购、销售合同在办理会签流程时,如遇到某部门领导出差或有休假等情况,要确定是否授予被授权人代签合同,并及时告知部门领导合同的主要内容。
4、行业状况。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油品加工企业的整体行业状况,如油品供求状况、本企业生产技术是否落后及在行业中的排名,并要关注政府对本行业的法律监管和宏观措施。虽然这些因素都是企业难以影响和控制的,但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并加以风险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转移或规避风险。
5、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人力资源在公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地,油品加工这种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企业更需要专门的人才,而这种专门人才在我国是紧缺的。所以,好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激发管理层和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而频繁的员工流动从长远来说无疑是企业的潜在风险。
(二)确认现有控制,判断剩余风险
剩余风险是指在现有控制框架下无法得到防范和控制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充分鉴别风险的基础上测试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确定剩余风险。油品加工企业确定风险程度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可以作为判断的指标有风险可能性(概率)、损失程度、损失频率。比如对油品泄漏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泄漏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否经常发生。2。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有些因素不能直接计量,但对判断风险十分重要时,可以用定性分析,如合同是否得到及时准确的执行。有的适合采用定量分析,如存货周转情况。而有相当部分风险评估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三)设置报警准则,实现风险预警
预警使企业思维方式得以转变,使风险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预警指标和临界点。油品加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预警模式:
1、指标预警。指标预警是选取一定的指标值作为评估风险的标准,并根据预警指标数值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例如:假设某油品加工企业原油存货正常值根据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为25000吨,如果原油存货过多,就要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和储存风险,另外还要承担储存成本,那么,以标准值为基础,根据该企业的储存能力和油价变动确定预警指标界限为25000、32500、37500、41250吨,以这三个检查值为界限,确定企业运行状态处于“经营正常状态”、“亚风险状态”、“风险状态”和“危机状态”。
2、因素预警。对于某些难以量化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就要用到因素预警模式。因素预警的第一步是先确定哪些因素可以导致风险,然后确定这些因素发生概率的大小,从而进行风险预警。对诸如火灾、漏洞、爆炸、毒气泄漏等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时,都适宜用因素预警模式。导致火灾的因素有电线老化、厂区防火间距不足等,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确定每个因素导致火灾的概率,如果任何单个因素发生的概率大时,都要评估为高风险;即使单个因素风险概率不大,但每个因素都有风险时,也要评估为高风险,进行较严重状态的风险预警。
3、综合预警。综合预警就是把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下面以财务风险为例,详细介绍某油品加工企业综合预警的步骤: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根据油品加工企业的特点,选取如表1所示指标。
(2)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和标准评分值。标准值按照本企业近三年平均数来确定,标准评分值应根据各指标在本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3)计算综合分值。综合分值计算公式为:X=∑A×(b÷a)
A:各指标标准评分值;a:各指标标准值;b:各指标实际值。
(4)建立报警准则。当X≥100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超过了历史有关水平,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好,不发出警报;当50≤X<100时,发出初级警报;当X<50时,发出高级警报。表1是根据上述步骤得出该油品加工企业的财务状况综合评分值为61.09分,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为企业历史水平之下,情况不容乐观,应发出初级警报。
此处没有选用常用的资产负债率而选用了股东权益比率,是为了和其他指标变动一致,即高值代表财务状况良好。
(四)制定相关措施,有效应对风险
内部审计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对评估确认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一般包括下列四种措施:1。风险回避。由于油品价格波动较大且目前处于上涨趋势,如果销售合同执行滞后,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对于这种风险,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回避该风险:(1)采取挂牌价与市场通行,这样可能会增加人工成本,但相比销售合同执行滞后造成的损失,还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2)采取合同过期自动取消,这样可避免企业因合同延误造成损失;(3)采取定量不定价,什么时候执行采取什么时候的价格,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2。风险减少。比如经常做一些漏油和着火的应急演练,以备火灾万一发生时,无从应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3。风险转移。对油品加工企业来说,存货中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都面临着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果营销人员经常了解市场,每天掌握第一手市场资料,适量控制存货,可以有效地把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供应商或者客户。4。风险利用。消费税是油品加工企业承担的税负中比较重的一个税种,而根据国税发[2008]45号文件关于印发《石脑油消费税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其内容主要是,如果购货方购进的石脑油为生产乙烯、芳烃类产品所用,则可以免征消费税。油品加工企业多加工石脑油,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将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税款,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
(五)及时沟通信息,确保风险处置时效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所提出的建议,审计人员要与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商谈。讨论审计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面对面地口头交换意见;二是通过编制和答复书面的“审计备忘录”进行。要求指定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正式的书面答复,以免事后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六)重视后续审计,形成风险管理回路
由于种种原因,相关部门甚至管理层有可能表面上认可审计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改进措施,这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也会动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威信和存在价值。所以,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审人员仍然要为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进行跟踪,称为后续审计。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程序,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为了便于企业高层理解审计的工作,保证审计建议有效落实,后续审计也必须有具体、详细的跟踪记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谢科范,等。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等。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实务——通过解读IIA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J]。审计研究,2004,(2)。
[4]托马斯L巴顿,威廉G申克,等。王剑锋,寇国龙,译。企业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周燕,张向东。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层面解析。审计与理财,2005,(86)。
[6]黎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J]。财经科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