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1、企业体制引发审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体制的建立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是企业的监督机构,由于体制所固有的缺陷,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能有效的对公司的整体运行实施监督。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提交总结汇报。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通常比较松散,不能保证工作的公平公正,搜集资料片面,导致了审计报告准确性降低,为公司提出了不符合事实的材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引发了审计风险。
2、企业业务引发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市场竞争的严峻,很多企业都选择发展多样化的业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作业,不仅要联系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根据各类报表进行细化分析,多样化业务的开展,更是加剧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结果的错误,因此加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度。
现在企业大多使用科技手段进行作业,审计机构面对的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出现差错的范围增加,为审计风险埋下伏笔。总的来说,审计部门现阶段面临的资料和信息十分复杂,业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不仅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爆发可能性。
3、审计方法和程序引发审计风险。
审计中应用的方法和执行的程序是否合理、适当,会直接影响到审计效果和公正性,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抽样审计,即通过对部分的评价来推定整体的评价结果,但这定会导致事实和评价的差距,使审计结构不够科学;其次是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因为现在企业的经营讲求效益,这就可能致使一些合理的审计意见被否定,使审计结论不恰当或者出错,引发审计风险;最后,现在审计方法是基础审计制度,实施这种审计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对审计机构有严格的控制,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审计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其固有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通常以基础的查账审计为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经营发展的要求;现在还未形成有效的风险审计的理论方法;抽样审计方法在使用中受审计人员的主观思维影响大;信息化审计技术在企业中还没有广泛适用。这些都是出现审计风险的隐患。
4、审计工作人员引发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很高的业务水平,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培养主要是对理论方面的培训,对具体的实际工作欠缺熟悉度,而且多种多样的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细心的创新的思维,才能实现审计工作有效实施。常见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效益水平。还需要审计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评估企业的运行资金与收益,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还需要对企业的资讯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保障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缺乏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审计方法,缺乏对企业的整体的分析能力,因此很容易造成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由于对企业审计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容易被利益所诱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样需要审计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准,以免造成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