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龙宗智——证据规则与刑事辩护技术

  一、刑事控诉与辩护,证据是关键

  无论是刑事公诉人的控诉,自诉人的控诉,还是律师的刑事辩护,证据都是关键。过去我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讲课时,把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归纳为两点:

  (一)侦查破案的向导,定罪量刑的依据

  法律上有一条基本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首先讲的是以事实为根据,那么在司法的个案中是如何体现“以事实为根据”呢?实际上就是以证据为根据。因为事实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看得到的东西,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证据,我们从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触到的证据中,得出一个事实的结论。

  (二)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根据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在个案办理中,证据相关的事实问题都是主要问题,法律问题只是一小部分问题。我记得一位著名的法学者说过,证据事实问题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法律问题,特别是纯法律问题引起的争议可能不到百分之十。所以无论我们是进行公诉,辩护,还是裁判,都离不开证据。我们要关注事实问题,因为确定事实,并须凭证据,这也是证据裁判主义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证据是最重要的根据呢,我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

  (1)找出控方证据链条的薄弱环节,有效攻击

  大家看到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慷慨激昂地陈词,其实大多时候都是把检察官的证据拿来分析,进行抨击,就证据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攻击。这是律师在法庭上所要做的主要事情。

  (2)提供辩方证据支持辩方主张

  律师在法庭上做的事情主要就是两件,除了找出控方证据链条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攻击外,另外一个就是要提供辩方证据支持辩方主张。你说他无罪,那么为什么说他无罪,除了控方的控诉因为证据不足无法成立,无法证明他有罪之外,也要找出控方自己的证据,比如不在犯罪现场,或者有正当防卫的事实根据。

  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来关注证据问题,研究证据问题,掌握证据的规则与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实务中主要是证据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比如有时候明明知道他是个贪官,但是拿他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证据。或者你做了一个成功的辩护,你的辩护意见得到了法官的采纳,往往是因为你在证据方面做好了文章,当然有的时候也是你法律问题把握的比较好。总之,对于证据的运用,是法学学生,也是司法实务者最基本的能力体现,是基本功。

  二、律师法的修改,为中国律师刑事辩护提供了更大空间

  我们国家的律师辩护制度,随着去年新《律师法》的实施,有了重大的改变,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涉及一些证据规则问题,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律师法的修改主要解决的是三难问题,及增加律师的言论豁免权:

  (一)会见权——由“安排会见”改为“无障碍会见”,由“派员在场”改为“不被监听”,由“不谈案情”改为“有权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相关法条索引:

  ★★★新《律师法》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

  ★★★六部委规定第十一条: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不能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毒品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

  ★★★六部委规定第十二条:在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案件已经侦查终结,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派员在场。

  会见权一直是困扰律师界的一大难题,现在至少在制度中明确了会见不需要安排,只要凭三证――律师证、律师事务所委托证、当事人委托书,就可以会见,也就是无障碍会见。过去是可以旁听,现在是不被监听,当然旁听就更不允许了。因此,会见问题的解决,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同时让我们的律师看到了一块非常诱人的馅饼。

  (二)调查取证权——从强调“限制”到强调“保障”

  相关法条索引:

  ★★★新《律师法》第三十五条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过去在调查取证中有非常多的限制,比如侦查阶段没有调查取证权,侦查以后阶段,必须经过同意才能取证,并且如果是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取证,还要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许可。从立法中强调限制,到强调保障,现在凭有效的法律证明就可以向有关个人和单位取证。这个问题我要强调的是:律师法强调的是保障,但并不意味着刑诉法所强调的限制就完全没有用了,今后刑诉法的修改,可能仍会保留对律师的限制,因为为了保证侦查的效益,需要对律师加以限制,以免律师破坏侦查活动,这是大陆法系的普遍做法。但是,毕竟立法指导思想有所改变,所以会见难问题在今后应该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阅卷权——时间提前,阅卷范围扩大

  相关法条索引:

  ★★★新《律师法》第三十四条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过去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才能阅卷,而且阅卷范围是非常小的,限定为: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根据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阅卷的范围由检察机关来确定,所以检察机关有可能以没有复印纸为由,只给几张纸了事。所以在以前律师的阅卷是既晚又少,现在时间提前,而且可以阅案卷,大家知道案件就是支持起诉的材料,案卷就包括了所有起诉的证据材料。比如,如果被告人供述了五次,而检察机关只装了三次供述在里面,因为有两次被告人没有说清楚,现在律师掌握的信息范围大大扩张,而且没有装入卷宗的怎么办,你到审判阶段还可以看,比如有五次口供只装了三次的在里面,现在我想看另外没有装入卷宗的两次口供就有法可依了。这个制度给了律师非常多的方便和有利条件。

  (四)法庭上言论豁免权新增规定

  相关法条索引:

  ★★★新《律师法》第三十七条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辩护意见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

  律师在参与诉讼活动中因涉嫌犯罪被依法拘留、逮捕的,拘留、逮捕机关应当在拘留、逮捕实施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该律师的家属、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以及所属的律师协会。

  言论豁免权的增加,使得律师再做辩护时减少顾虑,从而能为被告人更好的辩护,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条只是制度中的规定,现在实务中还难以实施。新《律师法》有效,《刑事诉讼法》也有效,这个问题一直还困扰着实务界,有的人说应该按新《律师法》实行,有的人说应按《刑事诉讼法》。因此有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当一个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检察机关说我们严格按照新《律师法》执行,我们不签署意见,你直接去会见就行。而看守所的人员说,我们没有收到执行新《律师法》的通知,我们我们仍执行《刑事诉讼法》。所以就出现了会见比以前更难的状况。这是法律实施的尴尬,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司法现状不够完善的一个表征。

  新《律师法》的实施,辩护空间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规制的加强,因为权利的加强必然会引起义务的加强,所以证据规则的遵守和运用,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三、证据规则及其分类

  证据规则:约束诉讼当事人和法院对证据的搜集,使用及判断的基本法律规范(注:严格来说我们国家检察机关并非诉讼当事人,而是专门机关。)

  我在教学研究中,使用以下四种分类方法:

  (一)第一种分类:三性规则

  ◆合法性规则(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合法性规则,既包括人证合法获取的规则,也包括物证合法获取的规则。

  ◆客观性规则(关于证据真实性的规则)

  相关法条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复制件或者副印品。

  ◆相关性规则(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性及证明力的规则)

  涉及品格证据规则问题,比如一个人盗窃了十万元,十年前也有盗窃行为,那么十年前的盗窃与这次的盗窃是否具有关联性,能否成为证据呢?这就涉及到相关性规则。

  (二)第二种分类:“两力规则”,即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

  ◆证据能力规则:合法性规则,相关性规则,真实性(基于可信度)的规则。通俗的说就是这个证据能不能用。

  ◆证明力规则:孤证规则,限制口供证明力规则。通俗的说就是整个证据能证明什么。

  相关法条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三)第三种分类:一般证据规则与法庭调查规则

  即三性规则,质证规则,交叉询问规则及下属规则

  (四)第四种分类:按照证据种类和证据要求

  四、如何应用“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因为我国没有法院的预审程序,所以无论不管证据是否合法都可以进入法庭审判阶段,但是进入以后,也不一定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问题,首先是采取刑讯逼供等违法手段获得的证据在诉讼中不能使用。

  相关法条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证明标准问题。如果是要求查证属实,现在审讯时律师不在现场,也没有全程监控录像,所以难以查证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是否属实。第二,是证明责任问题。实践中通常要求辩方律师证明,由被告人自己证明,这是不合理的,应该要求控方来证明。另外,威胁引诱欺骗是否非法,需要看达到的程度和造成的后果,因为允许侦查人员采取有一定灵活性的取证手段,允许审讯策略的使用,因此,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威胁引诱合理强度的问题,如果是过分的威胁、引诱、欺骗,以致容易造成虚假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所获取的言词证据就需要排除。所以刑诉法的规定不够明确,刑诉法的修改也在力求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把它规定的比较详尽、明确,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有几个方案,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展开。

  (二)违法证据存在的其他问题

  ◆纪委取证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问题

  检察院在过去的贪污贿赂犯罪中发生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发生了边缘化的问题。现在的一些大案要案,都是纪委打头阵,但是纪委获取的证据进入诉讼阶段该如何使用呢?根据现在的相关规定,纪委所取得的人证一律不进入诉讼,这个规定就比较好,毕竟纪委不是司法机关,所以其获取的言词证据一般不能进入诉讼。实践中存在的例外情况就是对被告人有利的言词证据,可以进入诉讼。因此,要注意区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笔书写的证词与纪委的笔录的区别,如果整个程序合法,对亲笔书写的言词证据使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但对于纪委所做的笔录应当禁止进入法庭。我对这些做法曾经写过几篇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窃听秘密录音证据的合法性问题

  ◆非管辖侦查单位取证的效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