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假冒专利行为是构成犯罪吗

  看实际情况,严重情况下会构成犯罪,一般只是违法,属于民事责任,犯罪属于刑事责任类。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行为人有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即行为人在自己产品上加上他人的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或者使自己的产品与专利产品相类似,使公众认为该产品是他人的专利产品,以假乱真,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在实践中要注意区分假冒专利与专利侵权的区别:假冒专利是以非专利产品或非专利技术冒充他人的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而专利侵权,主要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权人的专利行为。“专利权人”是指专利权的所有人、持有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外的个人和单位。

  根据《专利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必须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实施该专利。这里规定的“许可”不是一般的口头同意,而是要签订专利许可合同。专利许可意味着专利权人允许被许可人有权在专利权期限内,在其效力所及的范围内对该发明创造加以利用。如果行为人未得到专利权人同意,就使用他人专利,就是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而专利侵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非法所得数额较大;给专利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

  (一)要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1、要严格区分本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区分的关键是掌握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本罪。何为“情节严重”?目前尚无立法或司法解释,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追诉标准的规定》中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2。)给专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到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4)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参照这一规定来理解什么是情节严重;否则,属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不可以犯罪论处,专利权人或者利益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根据专利法第58条之规定,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要把假冒他人专利构成侵权与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构成侵权的情况区分开来。只有假冒他人专利侵权情节严重的情况,才构成本罪;而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构成侵权的情况,即使具备情节严重也不构成本罪。如果将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当作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就是对刑法“假冒他人专利”的任意扩大,就是将民事范畴的侵权行为当作了刑事范畴的犯罪行为。根据专利法第11条之规定,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3、要把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的情况区分开来。假冒他人专利,被假冒的专利是客观存在且在保护期以内的。根据专利法第42条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而冒充专利则是指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所谓的专利其实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冒充专利的行为包括:(1)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2)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继续在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3)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4)在合同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5)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

  (二)要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主要是要分清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两罪的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是他人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后罪侵犯的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2。犯罪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专利号或其他专利文件等;后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3。客观行为不同。前罪表现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他人专利号的行为,后罪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要严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充分、平等、及时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厉制裁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对民事侵权行为,除依法责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还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对行为人给予必要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或者拘留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