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犯从抓捕到判刑多长时间
一、杀人犯从抓捕到判刑多长时间
杀人犯从被抓捕到判刑,要多长时间,依据具体案情而定,从抓捕到判刑,要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审理等程序,每个程序期限不固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条件
1、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通俗地说,就是受害人的生命遭到了侵犯,被人非法杀害了。
2、客观要件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但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如张三因私怨拿刀捅死李四,就是以作为的方式杀人;如A回家时,发现其妻B正在上吊自杀,但A因外遇不救B放任B死亡的,就可以说是以不作为的方式杀人。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依法执行死刑、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死亡的,都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如“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只是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
3、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一言蔽之,就是年满14周岁的正常人,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4、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