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为便于社会公众深入了解审计工作,审计署昨日以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审计知识问答》为主要内容,开展“审计法治宣传月”活动。审计署表示,当前,由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地方性审计法规和规章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据审计署介绍,该活动不仅对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还组织编写了《审计知识问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国家审计的科学定位、职能权限、工作程序等。
审计机关是如何确定每年审谁不审谁的?审计署对此表示,属于审计监督的对象很多,但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等现有资源有限,难以做到每年对所有监督对象都进行审计,因此要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制定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审计。
审计署表示,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重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每年进行审计,对其他审计对象每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同时,根据《审计法》相关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重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此外,根据工作需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每年会交办审计机关一些重要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列入年度项目计划,按时完成。
据审计署介绍,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依据既包括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也包括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