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给审计“加权”,力求凡涉公共资金都要接受审计
国务院27日公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国务院名义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文件。加大审计力度,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这份意见的总体要求。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国务院即发出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为反腐创造更有力手段的重要举措。
审计“全覆盖”首进政府文件,确保政令畅通无阻
审计署副审计长孙XX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要把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对各部门各地区贯彻中央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落实到位,这也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需要。
孙XX说,意见明确,审计机关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意见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接受审计、配合审计。这意味着,凡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对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分配和使用,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都要接受审计。
“审计的不仅仅是会计资料,还有业务资料,以及管理资料。这里面不仅包括了单位,也明确提到了个人。”孙XX说,“举个例子,一家民营企业使用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那么就必须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个人使用了国家的科研资金,也必须依法接受审计。”
他同时表示,受审计力量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国家审计机关还未达到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因此意见也提出,有必要通过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职业化、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来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加强“三公”经费审计,根治“屡审屡犯”顽症
每年“审计风暴”发现的问题,多是违规转移套取资金、非法用地、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私设“小金库”、“三公”超标等老问题。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欧阳XX对此表示,有的问题年年审年年犯,有的单位知错认错不改错,“审计风暴”一过,问题“涛声依旧”。“特别是涉及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和资金,若不整改彻底,将对国家执政公信力造成重大破坏。”欧阳XX说。
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
孙XX说,意见为督促被审计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切实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审计成果,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整改的责任。
具体包括:
—明确了整改的责任主体,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的第一责任人。整改成了“一把手”工程,单位自然更重视。
—要求被审计单位将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各级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并将整改纳入督查督办事项,有关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
—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到位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
—审计机关将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同时也会将有关单位反馈的整改情况向社会作出相应的公告。
审计机关如何确定审谁不审谁?
总体来说,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制订过程非常严谨。审计机关首先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初选审计项目。其后,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评估,综合确定备选项目及优先顺序。
对必审项目,审计机关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例如,根据审计法相关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重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
除预决算审计外,每年必审的项目还有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要求审计的项目,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的审计项目等。根据工作需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每年会交办审计机关一些重要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列入年度项目计划。对上级审计机关安排以及授权审计的项目,下级审计机关也应按时完成。
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环节、手段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重拳出击。审计机关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工作方面“围绕权力、紧扣责任、追查资金”,做到“定准位、围绕权、紧盯钱”。即:一是锁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三是强化对资金流向的跟踪,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突破,严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方面的重大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