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定义
1、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2、大数据金融的内容: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
3、大数据金融模式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以对平台用户和供应商进行贷款融资,从中获得贷款利息以及流畅的供应链所带来的企业收益。随着大数据金融的完善,企业将更加注重用户个人的体验,进行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设计。未来,大数据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存在于对数据的采集范围、数据真伪性的鉴别以及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目前,出现了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本意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
现代金融行业最为典型的特点便是数据量过大,为了应对时代变化,金融机构也应按照大数据时代特点,对机构长远性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要以客户需求为发展基础,不断对客户数据结构进行补充与完善,并要加大对业务进行创新的力度,为业务风险控制做好准备。在对客户数据结构进行制定时,要将客户喜好、行为习惯以及基本信息等内容都加入到其中,并要数据处理技术对客户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对客户价值、类型以及风险程度等进行科学評估,并要以此为依据对现有数据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形成动态化机构发展规划,为机构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针对大数据金融技术存在的问题,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力度,以确保各项金融数据能够得到科学的收集与管理,为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由于大数据技术研究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各研发企业应加大对商业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力度,要为大数据技术发展形成良好铺垫。同时要对可视化技术、非结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发展予以足够支持,要带动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保证各项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加成熟。此外还要加快知识库技术以及网页搜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速度,要保证各项单项技术产品的水平,进而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效降低机构在技术选择中所面临的风险。
为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各金融机构应将数据安全管理归入到日常风险管理系统之内,并要对数据安全动态监控信息进行强化,以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系数的切实提升。在对数据实施安全管控时,相关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对结构内部各项金融数据业务进行明确,要对链条中涉及到的各个机构进行科学调控,并对数学安全管控标准进行统一,以保证对金融数据自我监督工作水平的切实提升;一方面要加大和监管机构的交流机会,保证监管机构能够对金融机构展开合理的指导,以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调整,保证数据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使客户能够掌握正确的数据使用方式以及数据安全防范方式,使客户也能够参与到数据风险管理之中,有效增强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大数据金融产品要以客户为出发点,应加大对客户体验反馈的重视力度,以提升客户对于自身产品的好感度,保证产品在市场中销售量。为了达到这一点,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产品内容以及服务方面的研究力度,可以实施用户交互式设计方式,在安全操作原则基础上,有效简化用户操作步骤,进而为客户提供出更加理想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建立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型销售平台,运用新媒体加大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及时对客户使用意见进行收集,以保证客户体验感受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要将移动金融与大数据金融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金融服务能够更加专业、高效,使机构可以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等传统产品办理因素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全方位的产品服务,使金融机构能够在行业中树立起良好口碑,获得长远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