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率居高不下根本原因是烟草业阻挠控烟
尽管烟草的危害在国际上多数国家已形成共识,中国加入《公约》也已经超过十年,但烟草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却一路增加,控烟并没有明显的成效。在控烟人士持续不断的奔走呼吁的背后,隐含着控烟与反控烟的种种利益博弈。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协和医学院教授杨某某认为,控烟和反控烟之间的激烈博弈由来已久。她透露,在加入《公约》之初,13条关于烟草广告的条款,其他语言文本,都是“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但中文文本,因中国烟草业的坚持,将“全面”翻译成了“广泛”,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留下空间。
200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立项开始研究针对《公约》的对策,2006年出版《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案及对中国烟草影响对策研究》。控烟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企图以经济为借口,继续扩大烟草生产,而且以保护吸烟者的合法权益为借口,反对控烟立法。
2011年,由中外控烟专家联合发布的《控烟和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和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指出,我国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根本原因之一,是烟草业阻挠控烟工作,控烟难度大的核心在于与利益集团的博弈。
中国控烟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曾在联合发布会上指出,烟草企业通过多种手段干扰控烟,包括制造“低焦油、低危害”和“中式卷烟”的骗局;发布关于烟草危害科学证据不足信等言论;始终反对警示图形上烟包;阻挠提高烟草税和价格;利用变相广告、促销和赞助,促进烟草消费;拉拢青少年亲近烟草,引诱青少年吸烟等等。
此前,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某某,以“降焦减害”的研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一直引发争议。
今年3月到6月,控烟协会、中国政法大学召开多次专家会,要求按《公约》精神修订广告法。但与此同时,反控烟一方也在反击。
今年4月,中国烟草学会也组织召开针对《广告法》修订的相关研讨会,反驳称“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属于随意增加我国承担的公约义务,有损国家利益,建议“保持目前相关条款表述不变”。
尽管近年来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控烟立法,一些控烟机构和人士也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呼吁,但都收效甚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广告法修订草案进行初审时,一名委员发言中提到,“我当人大代表十几年,总是看到行政部门对人大代表反复呼吁的全面禁烟立法无动于衷”,这名委员直言,这在政治生活中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