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将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将形成
12月1日,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正式实施。其中,最为人关注的一条修改,是把“精神损害”纳入了国家赔偿范围。
“这次修改,将促进国家赔偿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武增说。
在武汉,退休企业职工张玉春期盼说:“希望社保待遇能再提高一点。”保障水平低、异地接续难、标准待遇不公等社保问题,困扰着中国许多老百姓。令人们欣慰的是,刚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法制保障。
“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它的颁布实施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事实上,不仅仅是国家赔偿法、社会保险法,代表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预备役军官法、人民调解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行政监察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动员法、著作权法……十几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在2010年出台或进行了修改。
始终与伟大时代同步,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2010年的立法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依法治国”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命题,摆在了新生的中国面前。经历了“文革”前的努力探索,饱尝了十年动乱的惨痛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伴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出发,并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82宪法穿越近30载的岁月烟云,实现与54宪法的直接“精神对接”,使中国拥有一部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使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刑法部门和刑事诉讼法部门初步形成;
行政诉讼法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它的制定标志着中国三大诉讼程序法的雏形初步形成;
……
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全国人大共制定法律84件,有关法律的决定64件,初步完成了中国法律体系的框架构建。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立法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转向经济领域。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一大批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陆续出台。这10年,制定的经济法比前10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1997年,对于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提出“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此指明。
进入新世纪,中国法律体系迈入完善形成阶段。从立法法到监督法,从行政许可法到突发事件应对法,从物权法到侵权责任法……10年里,一批支架性的重要法律陆续出台,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厦”。
引人瞩目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立法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一系列法律的制定中被继承、被弘扬。
历史,由人民共同书写;立法,需人民共同参与。
2001年1月,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公布,收到群众来信3000多封;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公布,收到各方意见11000多件;2008年4月,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布,人们提出意见1万多件;2008年12月,社会保险法草案公布,各界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突破7万件;而最受社会关注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更是吸引近8万人讨论,收到意见19万条,创造了立法史上的一项纪录……
从一审制到三审制,从召开座谈会到公开征求意见,从立法听证会到立法论证会,从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到主动查阅博客文章和网络跟帖了解观点……
这是中国立法的永远追求,这是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07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物权法,创造了一部法律草案审议8次才获通过的新纪录。在草案近5年的审议过程中,从常委会到全国人代会,不断刷新我国法律草案审议次数的纪录,成为中国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
2010年,是实现立法工作总目标的关键之年。纳入立法计划之中的一批法律相继出台,成为中国法律体系大厦搭建最后一批“支架”。截至目前,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经有230多部,国务院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近9000部。如此众多的法律,基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这些看似抽象、简单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在我国制度建设方面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说。
据统计,在现行的230多部法律中,除与治安管理有关的8部是在1978年前制定的以外,其余的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中国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立法进程。
当2010年即将结束时,人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迈出了决定性步伐。中国法律体系大厦的落成,是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更是迈向法治中国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