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杨凌“6.15”液化气泄露事故

  1、事故经过

  2005年6月15日16时,西安天力危化品运输车队驾驶员李兴华驾驶陕A31778号康明斯石油液化气罐车,由车主程桂霞押运,在咸阳炼油厂装载15吨石油液化气运往杨陵盛文液化气站。在未向咸阳、杨凌公安机关申报行驶路线、时间的情况下,于6月15日17时15分到达杨凌石羊饲料厂过磅后,程桂霞乘坐杨凌盛文液化气站业主刘子瑛的小车在前面带路,李兴华独自驾驶液化气罐车随后向目的地行驶。17时35分,当行驶到西农路立交桥转盘时,因李兴华未能紧随带路车辆沿西宝中线向西行驶,而是右拐直接进入陇海线西农路立交桥行驶。由于立交桥涵洞限高3.4米,致使该车顶部安全阀被桥洞撞坏,发生泄露。车辆被卡在桥下无法行驶,司机李兴华弃车逃离现场。一过路人发现后电话报警。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李建国书记、陈德铭省长、董雷副书记作出明确批示,要求尽快恢复交通。洪峰副省长亲自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杨凌示范区、省安全监管局、省消防总队、省交警总队、省工交办、省石化行业办和咸阳市政府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经过省安全监管局、省消防总队、陕西化建公司十几位同志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抢险处置,于次日凌晨4时15分将尚存有9吨液化气的罐车拖离立交桥,4时20分,陇海铁路恢复通车。至16日22时,通过引流燃烧,使罐内残余液化气基本排空。16日23时10分残余液化气全部排空,险情解除。17日5时30分,受损槽车被安全送往咸阳长庆液化气公司处理。

  整个事故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导致陇海铁路中断10小时35分,给国家铁路干线运输造成了重大损失。

  2、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7时37分,杨凌示范区公安局110、消防支队119接到报警,17时41分,公安、消防、交警赶到现场投入抢险,开始疏散群众、控制现场、喷水降温。安监、建设等部门随后即赶到现场;17时45分,管委会将险情通报铁路部门,通知电力部门、天然气公司切断现场方圆1公里内所有电源、关闭天然气管道;18时,杨陵区委、区政府组织200多名机关干部和公安干警在距现场方圆1公里外设立警戒线,并对警戒线内所有车辆、行人、居民进行疏散。18时20分,将警戒区内1.2万余名群众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18时05分,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张光强、孟建国等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摸清险情基本情况后,采取通过南北两端向罐体喷水降温,减缓液化气泄漏速度,稀释液化气浓度;控制肇事司机及车主,了解、询问相关情况;进一步疏散群众,加强警戒;安排质监、天然气等部门配合抢险,医院做好医疗救护准备。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于18时40分将事故简况报告省委、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洪峰立即出发赶往事故现场,指示省安全监管局组织专家随即前往。洪峰副省长和省安全监管局姚炬局长及有关专家分别于19时40分和20时20分到达杨凌事故现场,省消防总队参谋长率消防官兵于19时42分到达现场,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中心。省工交办、省石化行业办、省交警总队、西安铁路局、中石油长庆分公司、省及西安市天然气总公司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抢险队伍也相继赶到现场。经过专家实地查看、在初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于20时30分确定:实施喷水降温、降低浓度;轮胎放气,降低车体高度;从尾部将槽车拖出涵洞的方案。

  3、抢险过程

  ①确保现场安全。

  针对槽车周围石油液化气浓度18%,超过临爆点的情况,首先由消防战士继续用高压水枪喷水对现场实施降温、降压、稀释浓度后,由消防队员携带设备再次测试浓度,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消防队员关闭肇事汽车电源,此项工作持续到15日24时左右。由于部分液化气流入城市下水道,对周边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指挥中心指派专人监测下水管道内液化气浓度,打开排气口排气,并安排公安、武警和城建工作人员在立交桥涵洞下水管道沿线井口布岗,防止火源,并疏散周边群众;同时关闭污水处理厂,加大排水量,利用水流加快下水道内的液化气排放。

  ②轮胎减压排气,降低车体高度。

  由于槽车紧卡于涵洞顶部无法移动,为了降低槽车高度,由该车司机和汽修厂修理工采取对角平衡法将槽车四个轮胎的部分气体排出。省安全监管局和省石化行业办领导及专家、修理工和肇事司机到现场查看,发现槽车呼吸阀顶在护桥的工字钢中,确认仍不能拖车。指挥中心对拖车方案重新进行研究,考虑到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及工字钢的角度变化,否定了部分专家提出的液化气自然排放和倒罐两种方案,确定对八个轮胎再次减压放气,并从汽车前部将车拖出。此项工作持续到16日凌晨2时20分左右。

  ③做好拖车准备。

  经过第二次对八个轮胎减压放气,槽车呼吸阀与桥的顶部产生了2公分左右的间隙。为确保拖车时桥洞顶部的工字钢不产生磨擦和坠落,由专家组织5名消防队员用两个木梯顶住工字钢两头,再用湿棉被隔离工字钢和罐体,避免拖车时产生火花。由于改变了拖车方向,原准备的钢丝绳长度不够,经过多方寻找,于3时30分左右找到了30米的钢丝绳,用废轮胎隔开拖车钢丝绳和车体,用湿布缠裹钢丝绳,做好了拖车准备。

  ④顺利拖出槽车。

  消防战士把罐顶用湿棉被覆盖,同时用四只高压水枪从槽车两侧不间断向罐体喷水。在严密精心的组织下,16日凌晨4时15分,将槽车顺利拖出涵洞。

  ⑤做好善后工作。

  槽车拖出后,消防战士用4只水枪立即对涵洞内残余气体喷洒稀释,降低可燃气体浓度,直至全部清除。按照抢险方案,槽车被拖离现场后,转移到距市区3公里外的空旷低洼地带,对罐内尚存的约9吨液化气进行最后处理。由于罐内因压力不够,尝试倒罐失败,后选择30米长的导管将液化气导出,并成功点燃。为确保安全,专家建议用氮气置换罐内残余液化气,然后向罐内注水,排出氮气,再向罐内注入氮气。截至16日23时10分,罐内剩余液化气已全部排出。

  4、主要教训

  ①由于抢险物资和装备准备不足,拖车方向改变后,在寻找钢丝绳时,延误了2小时左右的抢险时间。②立交桥涵洞安全标志尺寸过小,设立位置不明显,限高标志本应设在桥两侧,而实际设在涵洞下,过往司机不易发现。

  ③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还需进一步完善。

  5、整改措施

  ①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开展一次拉网式的安全隐患查纠活动,针对查出问题,特别是桥洞的安全标志不规范、不明显,平交道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培训教育,举一反三,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②继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责任层层分解,明确到部门、责任人,切实采取包保措施,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

  ③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汲取6?15事件教训,在继续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6项治理:一是道路交通超载、超限、超速治理;二是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治理;三是危险化学品经营治理;四是易爆物品存放、烟花爆竹经营治理;五是建筑施工场所安全。在整治中坚持把好市场准入、审批发证、产业政策、检查验收等关口,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④健全机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严格按照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已经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建立动态管理的监控机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科学演练。同时继续完善已组建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配备完善的防护救援装备,制订大范围人员疏散预案,以比较充分的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⑤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信息通讯网络和协调指挥机制,及时掌握准确的生产安全信息,互相沟通,灵活机动,迅速反应,能及时组织力量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