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建筑节能改造,补贴资金存困难

  日前,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印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今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去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时间已过1/5,目前作为试点的北京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情况如何,政府、企业、用户三方该如何配合,我国目前的供热体制改革又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徐某。

  中央补贴资金根据地方情况发放

  中国经济导报:从“十一五”开始,北京选择2000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进行改造。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的情况。

  徐某:北方供热采暖面积在90亿平方米左右,集中供热面积为46亿平方米。“十二五”期间要求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在4亿平方米以上。再把4亿平方米的指标分配到15个省市自治区,但要求“十二五”的前三年所有的县级城市要完成70%的老旧房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含大城市要完成40%的改造,按改造和现有采暖面积计算,需要改造的旧建筑数量偏多。目前的改造面积资金只占节能建筑改造面积资金的1/3,其余2/3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配套解决。

  居住在旧房子的群众多数生活条件不佳,所以“十一五”节能改造进展很缓慢。进入“十二五”以后,由于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与此同时国家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必须完成,所以改造速度相对加快。“十二五”分配的指标到年末验收,补贴资金必须根据完成情况发放,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垫付这部分资金是存在困难的。

  据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严寒地区(采暖期为5个月以上)每平方米给予55块钱的补贴,寒冷地区(采暖期为4个月)每平方米45块钱。进入“十二五”时期将改造的4.5亿平方米老旧小区,同样享受此政策。

  中国经济导报:北京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的费用采取何种方式收取?是否全部由政府补贴?

  徐某:北京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做得相对好的方面在于,市政府在定改造计划的同时保证资金到位,除国家补贴外,市政府一力承担,不向市民收费。北京的改造费用为每平方米150~160元,比例约占1/3。内蒙古赤峰也是按此规模执行。

  达到节能建筑的标准,必须在原基础上节能65%

  中国经济导报:除了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之外,既有建筑也需按照标准进行改造。您认为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促进“齐头并进”?

  徐某:2007年,执行建筑节能后并没有采取供热计量,存在不装表,或是装假表的情况。不按计量收费,或是假收费。要达到节能建筑的标准,必须在原基础上节能65%,比如在用电方面,没节能前是每平方米40~50W,在节能后为每平方米20~25W,要以此指标衡量建筑节能是否完成。

  节能建筑改造向前推进需解决以下问题:其一,政府需下定决心在资金问题上给予支持。其二,集中供热的普及率要在城市中占有60%~70%,就必须解决供热企业的问题,供热企业作为城市供热的主力军,需要挖掘他们的积极性。其三,解决供热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供水和供燃气只要保证末端供给,是开放式的。但是供热大不相同,较其技术含量相对高。从前,电厂满足供热量是随着天气冷热的变化改变供水的温度,供热的好坏电厂说了算,天气不冷的情况下给50~60度,天冷的情况下70~80度。在计量供热的情况下,每户有一个分户循环系统,可通过智能调节流量控制温度的高低,不存在温度高低不均,开窗浪费等问题。通过改造变频泵、气候补偿、自动控制3项设备和技术才可满足用户需求,达到建筑节能改造的标准。

  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市住建委已经明确,热计量收费如果高于按面积收费的,按面积收费,低于的则要退回。您对此收费模式怎么看?

  徐某:我个人认为在达到18度的供热标准温度后,应该做到真正按表收费。在供热温度达不到18度的情况下,热力公司应该退还多收的费用;相反,供热温度超过18度的标准,达到20~22度的用户应该实事求是的按表收费。

  供热室温必须达到18度,这是设计温度,标准是在18度的基础上加减2度,最低16度,最高20度,以此为标准检验供热公司供热是否合格。在节能建筑中如果室温控制在18度上下,达到的节能效果是显著的,至少降耗在一半以上。供热计量对用户是有利的,有些地方规定按表收费超过按面积收费的费用,不可多收费用,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老建筑的采暖系统不能分户循环,只能是跨越改造

  中国经济导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供热体制改革的整体情况。

  徐某:住建部已经把供热体制改革和节能结合在一起,把热改列为建筑节能的一个内容。建筑节能包括3个方面:一是墙体的维护;二是门窗、平改坡等的改造;三是室内采暖系统的改造。

  国家从“十一五”开始对这方面工作越来越重视,2007年开始要求所有的新建筑必须要符合以上3个条件。比如,过去有3个房间,采暖系统就是3个。从顶楼到一层相对应的房间是一个采暖系统,从2007年开始改为分户循环系统,即一户一个系统,互不干扰。

  国家从“十一五”开始进行了1.5亿平方米旧建筑的节能改造,1.5亿分给15个省市自治区,北京2000万,即必须选择2000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进行改造。旧建筑的供热管道需由单管垂直系统改成跨越式。就是在原管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旁通管,使热量进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直接排出。老建筑的采暖系统不能改成分户循环,只能是跨越改造。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我国未来供热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您对热改有何建议?

  徐某:从我国供热体制改革的趋势来看,是非改不可。人们已经认识到节能建筑是有显著成效的。比如北京将对32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去年增加1500万的新热用户,而总供热量并没有增加。我们来算几笔账,入网费80元、热费24元均乘以1500万产生的费用就是近3亿元。再比如内蒙古赤峰,15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增加1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供热量没有增加。

  我国供热体制改革存在着如下困难:首先是认识不足。对热改的认识有待于继续提高,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其次改造资金问题。所有热计量改造都必须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技术路线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国家虽然有补贴政策,但是仅占1/3,改造资金补贴是国家、地方政府、居民各占1/3。再次,设备质量问题。

  “十一五”期间供热改造刚刚开始,技术设备还处于摸索阶段,从目前安装热表的情况看,能够运行3年的热表比例不足10%,运行一个采暖期的热表比例不足30%。另外一个方面,水质对热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水质问题是工人计量推测的先决必要条件,水质不好会导致杂草泥沙堵塞管道,同时如果水不处理,无机腐蚀,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不能继续工作,所以热力公司必须参与到热表设备的选购中来,这既是对工程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最后,缺少法规。目前我国供热尚在改革阶段,并没有出台关于供热的法规和条例,这使得有些问题做不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