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民工“实名登记”开了个好头
近日,合肥市在农民工管理方面再出新政——全市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将进行实名登记制度。“实名登记”制度并不是合肥首创,在全国其他城市已经实行。但对于我市建筑领域的40万外来务工人员乃至全市农民工来说,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开始。
任何有效的公共决策都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政府若想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就必须要先掌握这一群体的基本信息,包括农民工个人信息、工作情况、工资发放、流动状况等等。如果缺乏对这些信息的准确了解,任何涉及这一群体的决策往往就会有失偏颇甚至悖离决策初衷。而有了“实名登记”制度,农民工群体就从一个宏观概念转变成一个个微观详细的数据,从一个庞大群体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在政府的实时监控下,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将拥有更好的保障。一旦出现劳动纠纷或者欠薪等问题,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得多。
可以说,“实名登记”制度是我市建筑业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重大改革,更是推动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维权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真正的以人为本,理应是以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本,越细化、越详尽越好。新制度的实施将为我市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尤其是建筑民工权益的维护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然,“实名登记”制度也是我市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农民工是“新合肥人”,合肥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实名登记”制度的实施,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一个新的重要的开始,但只是开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还需要更多的保障,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居住、保险等都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实时掌握了农民工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有效管理和服务,也是个有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对于农民工工作这个大的民生课题而言,“实名登记”之后,期待更多的继续。
○本报评论员王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