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低碳建筑发展初步思路

  十二五”时期,上海将要杜绝玻璃幕墙,新建的经适房、廉租房都要使用环保节能体系,同时,郊区公共交通将成为重点完善的项目。今天上午,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举行“上海市‘十二五`期间低碳发展的初步思路和对策建议”以及“促进上海生活垃圾`三化`管理工作对策研究”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应对“十二五”期间低碳的发展,申城将形成以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为重点的低碳规划。

  【存在问题】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目前,在低碳建设方面,申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排放比重过大是上海区别于其它大都市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为本市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上海的一些高碳行业(如电力、石化、钢铁等)作为本市支柱行业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会带来比较明显的碳锁定效应。

  近年来,本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及碳排放迅猛增长,并且还将保持较快的刚性增长态势。此外,国际社会对进一步削减航空、航运业碳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本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本市能源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且一些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的节能项目陆续实施并完成,因此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上海在能源需求侧的碳减排心相对空间较小。此外,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等限制,本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空间有限,因此本市能源供应侧的碳减排空间也非常有限,植树造林等提升碳汇能力的建设空间也基本饱和。同时,本市的相关规划和政策目前仍在探索起步阶段。

  【应对对策】

  对策一:调整传统高耗能产业

  有关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的总体目标将要以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为重点,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市场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供应和使用比例,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使用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低碳发展试点。

  今后将在能源领域启动并严格执行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建议对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总量控制,进一步优化煤炭消费结构,降低终端煤炭消费量和相应比例,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约束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传导机制。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水平。大力增加天然气的供应及使用比重,加快形成多源互补的清洁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外来电的利用比率,不再布局新的纯燃煤电厂,积极拓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利用空间。

  在工业领域,要加快调整传统高耗能产业。严格控制本市钢铁、化工两大行业发展规模,逐步淘汰造纸、建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加快纺织印染、危险化学品、零星化工等调整步伐。同时要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服务业。

  对策二:新建筑杜绝玻璃幕墙设计

  建筑领域在保持并适度提高居住及办公舒适性的前提下,近期以新建建筑和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提升本市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物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

  今后将严格执行新建建筑65%的节能标准,加强建筑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建筑建设模块化、集约化、工业化,鼓励全装修住宅建设和太阳能集热器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杜绝玻璃幕墙等传统高能耗建筑设计,建立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重点在新建公共建筑及政府主导的经适房、廉租房等项目中推进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屋顶绿化、多层玻璃、强化自然通风等成熟技术。

  此外还将以公共建筑为重点,利用多元化的操作方式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对策三:完善郊区公交系统建设

  对上海来说,交通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今后将继续坚持公交优先战略,近期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郊区公共交通网络为重点,妥善控制机动车碳排放,大力提升城市公共出行水平。

  今后将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和出行结构的优化,重点完善郊区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资源向郊区转移,鼓励使用“P+R”换乘系统,鼓励非机动的交通出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相比私人机动出行的优势和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机动车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探索特定区域征收拥堵费、分类平衡中心城区停车费等政策手段,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油品质量标准和机动车燃油效率,加大高污染车辆淘汰力度,扩大高污染车辆限行区域,研究机动车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政策。此外还要加大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车辆的研发和应用。

  有关人士指出,积极关注航运、航空碳排放控制,将能保障本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顺利实现。随着国际上对于进一步减少航运碳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应更加重视低碳港区、低碳造船业、清洁燃料船队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打造长兴岛高端造船基地,建设第四代“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还要鼓励航空公司采用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技术、优化航线、优化机型和清洁燃料选择等为主要措施加强航空碳排放管理。

  对策四:加快绿色廊道系统建设

  在农林领域,需要进一步挖掘本市绿化建设空间,近期以加快转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和积极推进碳汇林地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修复和现有林地的质量提高,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升林地、湿地碳汇能力。

  一方面要以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污染隔离林等建设为重点,同时提升现有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快绿色廊道系统的建设。还要结合崇明生态岛建设,大力开展滩涂湿地生态补偿与修复,提高本市林地、湿地的碳汇水平。

  另一方面,要把发展高端农业与农业污染治理相结合,推广增汇减排的农业技术,如实施秸秆还田、推广使用有机肥、科学灌溉等,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农膜使用的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和畜禽场建设,推广畜禽粪尿生态还田技术规范,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