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检报告有“猫腻”
材料性能检验、防火检测等建材质量检测报告,是建筑材料产品进入市场必不可少的“出生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压力激增,由此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建材质量检测报告由于具有法定性、权威性,成了产品销售的助推器,而个别企业则动起了歪脑筋,蒙人的外文报告、自制的假证明、伪造的假材料、花钱购买的各种所谓“奖励证书”等现象逐步蔓延。最近,上海市建材行业协会接待了不少这类投诉,协会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要小心建材质检报告有“猫腻”。
外文检测报告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都必须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但为了扩大销售量,有的经销商竟然拿出通篇是外文的检测报告给客户。在浦东某某建材市场,本市一位姓汪的消费者就碰上了这样的“麻烦事”。
在汪先生指引下,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投诉监督部的工作人员来到某某建材市场。在建材市场,工作人员发现几乎每个专卖店里都挂着中文或者是外文的证书,以证明其产品的品质。经销商们还会拿出各种不同版本的质量检测报告,证明他们的产品如何符合环保。当建材协会工作人员来到被投诉的摊位,要求出示检测报告时,经销商果然拿出了一份“检测报告”,两张破旧的白纸上,全部是英文,不是“专业人士”根本不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这位经销商煞有介事地指着“检测报告”上的外文印章说:“看,这是英国皇家协会认定的节水产品。”工作人员反问:“国内企业的产品怎么会有英国皇家的检测报告?能否提供产品说明书和生产厂家地址?”该经销商马上解释,“检测报告不会有假,是产品出口英国时做的检测。产品说明书不能提供,已经发完了。”经销商还拒绝提供检测报告复印件。
假冒检测报告
根据法律规定,产品质量检测分抽检(抽样检验)和送检(委托检验)两种,委托检验报告中都会注明“仅对来样负责”,而不是对销售到市场上的产品负责。因此,企业将某个检测报告当成宣扬产品形象的工具,本身就是不严肃的。
目前市场上建材产品的检测报告大多数是送样检验,如果是送样检验,不排除企业挑选最好的产品,甚至是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厂家产品拿到国家质量检测站检测的可能。这样,厂家送检产品与出售产品的各种检测指标未必完全相符。建材市场上也存在极个别不法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铤而走险直接伪造建材质量检测报告。
2003年6月,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投诉监督部就受理一起假冒建材质量检测报告的恶性案件。住在铜川路的冯先生装修一套老公房,为图方便,就在家门口的一处建材小店内购买装修材料。购买的时候,老板还向他们出示了盖有上海市建材质量监督检测站的检验合格印章的报告。谁知,装修好的房子住了没两天,厨房和浴室内的水龙头就坏了。接着,地板也发生了起拱变形。老两口急忙找到门店老板,门店老板一口咬定这些都是合格品,有上海市建材质量监督检测站的检验报告为证,不会有质量问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老两口找到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投诉监督部。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建材协会工作人员在此建材门店索要了所谓的上海市建材质量监督检测站的检验合格报告后,即向上海市建材质量监督检测站请求核实。核实下来的结果是,上海市建材质量监督检测站从未对这家门店里任何一种建材进行过检验,更没有出具过相关建材质量检验报告。由于建材门店老板使用了假冒检测报告,欺诈消费者,情节严重,性质恶劣,不法店主被推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