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让建筑“显规则”驱逐“潜规则”

  从工程报建、招投标、发包、施工、监理到质检、验收……与之相对,从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到《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目前,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重要环节,都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而另一方面,虚假招投标、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层层转包、曲线牟利,给好处费等等乱象却大行其道,作案手段多样化,方法日趋隐蔽狡猾。但不管是局中人,还是旁观者,说起来都如数家珍。在建筑领域,法律以外的一套利益机制“潜规则”顽强地建立了起来,似乎比法律法规更具生命力。

  是我们的规则、法律条例失效了吗?当然不是。虽然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制度建设一度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探索,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则体系,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当前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规可循,而是有规不循。

  彻底整治建筑领域腐败乱象的必要性、紧迫性已经无用赘言。就在日前,武汉硚口区最大保障房项目刚验收就出现裂缝沉降;被誉为“亚洲第一”的郑州刘江立交桥通车仅6年就大动“手术”,却未发现招投标记录……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一再发生,给国计民生带来巨大的损害,这些已经曝光的劣质工程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全国究竟还有多少潜伏的危桥危楼和多少不堪一击的工程,堪称是不解之谜,中央也三令五申公开建筑领域的腐败乱象。我们决不能再任其发展下去了,必须加以制止。

  正如专家所分析,工程建设领域之所以容易“前腐后继”,归根结底是因为违规违法成本太低,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为追逐利益而有规不循,导致市场不规范、监管存在漏洞。当前要做的,就是严峻刑罚,找准预防的重点和环节,把漏洞全部堵上。只有真下功夫去管,让“显规则”驱逐“潜规则”,这些腐败乱象才能真正管得住。

  公开透明监督渠道,是“显规则”硬气的前提条件。要想加强规则执行,首先要及时发现并严厉惩罚违规行为。除了继续发挥原有的自查自纠和上级检查等机制的作用外,还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举报作用。群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生活在工程项目所在的基层,同时又是工程腐败的直接受害者。而要想充分发挥群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作用,必须使其掌握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有关的官方规则,二是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在有群众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下,违规企业就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各地政府实施各个击破。他们在任何一个地方有违规行为,都将在全国遭受行业禁入等严厉惩罚,这将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审慎行事。

  全程进行监管,是“显规则”硬气的必要手段。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预防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将抵消其它环节防腐措施的实际效用。加强事前监督,重点关注工程招投标环节。加强事中监督,加强动态跟踪监督,关注工程建设环节。加强事后监督,关注工程竣工验收、决算环节。同时,对不作为的监管部门也要追究责任。

  加大惩罚力度,是“显规则”硬气的重要保障。每当一项新的防腐规则出台之后,新的规避和造假手法就会被很快地创造出来。只有不断提高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同时加大对这些行为的惩处力度,才能够阻止违规行为的蔓延。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几乎毫无例外都属于有意识行为,必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惩罚若没有落到真正的责任人身上,那么惩罚就无关其痛痒,等风头一过,便会卷土重来。因此,要想有效地遏制工程违规和腐败行为,必须同时做到落点要准,打击要狠。

  有法可依,还要违法必究,提高惩戒的效果和威慑力。唯有此,“显规则”才能真正硬气起来,关乎国计民生的质量工程才能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