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保障房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今年全国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即使只有1%存在质量缺陷,也会有10万套房屋成为问题房,这将会影响到10万个家庭的安居生活,不仅使他们的利益遭受损失,还将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今年6月,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吴慧娟如此告诫。如何让保障性安居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让人民群众住上放心房,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不懈努力的目标。回顾2011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工作高度重视,在加强建设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各地高度重视建章立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完善了一批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文件和技术标准,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近两年各地颁布有关工程质量的地方法规、规章24个,规范性文件599个,各类技术标准和导则517个。天津市今年颁布了《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并对146项现行地方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对48项标准进行了修订,重点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薄弱环节、质量通病等,完善标准内容,细化条文规定,增强了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总体受控

  各地把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部署,完善管理措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总体受控。近两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全面实施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和设立永久性标牌等制度,对消除工程质量通病、落实各方质量责任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北省编制了保障房设计导则和指导图集,并组织专家对全省在建和拟开工保障房的设计方案及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保证了保障房的设计质量。北京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巡查力度,建立了监管情况月报、季度协调会和通报会制度,推行第三方强制抽样检测,开展保障房施工现场开放日活动,全方位推进保障房质量管理工作。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监理报告和监理平行检测等制度。对于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监理单位要报告质量监督机构。对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在见证取样检测基础上,监理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按比例实施平行检测。湖北省则通过调研,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出台了《湖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控制导则》,进一步科学督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质量行为,加强过程监控,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监管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

  各地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着力完善监管方式、改进监管手段,监管效能不断提高。福建省结合该省实际,研究制订了《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监督抽查频次等作了细化和规范,有力推动了监督制度的完善;黑龙江省积极完善工程质量巡查制度,印发了加强巡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省、市、县3级巡查体系,将巡查和抽查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监督力度显著加大;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过建立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进行网上备案和实时监控,使勘察设计质量监管更加科学高效;湖南省加大差别化管理力度,将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的地区和单位列入季度差别化管理名单,全省通报,重点监管,极大地增强了质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地将监督检查及执法作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综合及专项检查,严格执法、严厉处罚,消除质量隐患,强化质量责任落实,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安徽省在今年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的自查中,共检查工程2170个,发出整改通知704份、执法建议书592份,其中90个项目被停工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今年共对116家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了检查,对15家违法违规企业给予停业整顿的处罚。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今年7月~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风暴。保障性安居工程自然成为检查的重中之重。除西藏自治区外,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查了233项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214项、商品住宅11项、公共建筑工程8项,总建筑面积约366.3万平方米。本次检查共反馈工程质量方面的检查意见3466条,对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个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下发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建议书》。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指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受控,但是质量安全形势仍比较严峻,与中央要求和社会公众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要让人民群众住得放心、住得满意,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