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家庭寄养,让孤残儿“回家”多了一条路

  12月16日下午,北风呼啸,走进淄博市福利院儿童院大楼,一股暖风迎面扑来,耳边是孩子们玩耍的笑声,让人顿时觉得从寒冬迈入了暖春。“目前,我们院集中养育的孤儿有213名,绝大部分是因为患有残疾被狠心的家人遗弃,残疾儿童所占比例高达95.5%。”淄博市福利院儿童院院长朱喜荣告诉记者,在这个2010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淄博市政府民心工程里,配有最先进的养护中心、康复中心、教育中心等,本着“给孩子家、健康和希望”的服务理念,着力促进在院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为其全面发展、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

  尽管如此,朱喜荣觉得为了满足孤残儿童的情感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家庭,得到一对一的照顾和康复,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走向健康、融入社会。

  其实,早在1995年,淄博市就出现了第一个社会散居寄养家庭。当时是一名1岁多的孩子,寄养在淄川一对夫妇家。截至目前,城市散居寄养的孤残儿共有10名。

  寄养基地,是近几年才在全国各地陆续发展起来的。淄博市目前的“爱心寄养基地”,本报曾积极参与了其创建工作。

  原来,青岛市有山东省最早家庭寄养福利院孤儿的村——胶州张应镇东张应村。获悉这一线索后,2008年3月11日,本报记者孙长良与淄博市社会福利院的领导一起前去考察。随后,他们又先后到济南等地进行了考察。借鉴青岛和济南等地的寄养经验,随后开始在淄博市范围内考察建立爱心寄养基地。

  2008年9月10日,由鲁中晨报与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共同创建的“淄博市孤残儿童爱心寄养基地”正式在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落成,首批10名身体残缺的孤儿,从此进入爱心基地这个温暖幸福的家。据了解,当时这也是国内首家由媒体参与建立的孤残儿寄养爱心基地。

  慎重对寄养家庭的选择要实地考察

  经过慎重挑选,爱心寄养基地最后选择了落户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在淄博市福利院儿童院办公室工作的王珊珊说,主要是因为这个村离福利院较近,方便工作人员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还有就是村里配套设施相对较好,教育、医疗、活动等设施都不错。

  为什么不选择城市社区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朱喜荣表示,城市虽然生活条件相对农村优越些,但城市居民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因此照料孤残儿童有诸多不便,而农村家庭大多在家务农,时间比较松散、自由。尽管寄养基地在农村,但是福利院对寄养家庭的选择却是极为严格的。“选择了凤鸣村后,我们又对寄养家庭的住房面积、家庭收入、主要照料人的情况一一进行了实地考察,选取了有爱心、条件好且自愿的家庭,并进行基本培训后才确立为寄养点,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保障。”王珊珊说,他们还对这些寄养家庭的主要照料人进行了体检,主要看有没有传染性的疾病等。

  朱喜荣介绍,现在在该寄养基地生活的孤残儿有8人,年龄在7周岁至11周岁之间。其中,6名孩子是肢体残疾,脑部没有问题。此外,2名无法进入普通学校的寄养儿童,在福利院康教中心接受康教训练,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未来明年将推行“模拟家庭”试点

  “与《暂行办法》相比,新修订的《办法》更加突出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朱喜荣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为了让适合寄养的儿童回归到具有稳定、健全功能的家庭,如适合寄养的儿童、适合寄养儿童的家庭、每个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寄养残疾儿童的社区环境以及寄养儿童参与等,《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都很好。

  不过,《办法》提出,对具有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健康、文化教育等专业知识的家庭和自愿无偿奉献爱心的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安排寄养儿童,朱喜荣认为这些执行起来有难度。朱喜荣认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来照料孩子,招募这样的家庭是非常困难的。“这些条件我们肯定要考虑,但在专业的评估中,寄养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对孤残儿的养育能力和经验等应该更重要。”

  据了解,为了保障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生活质量,淄博市每月都为寄养家庭发放500元-720元寄养费,用于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的日常开支。同时,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福利院还往寄养家庭发放生活物资慰问寄养家庭等。“与收养不同,寄养儿童监护权为福利院,寄养合同也是有期限的,一旦合同到期或寄养儿童被依法收养,或有上学、就医、成年等其他特殊原因,家庭寄养关系则随之被解除。”朱喜荣说,另外如果寄养家庭发生因病致贫或其他意外,孩子学习、康复计划将面临中断,很难得到持续,这也是目前家庭寄养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此,朱喜荣认为寄养家庭对于孩子只是过渡,我们遵循“以国内收养为主、国外收养为辅”的原则,实现永久安置,帮助孤残儿回归家庭和社会。但国内家庭对残疾儿童的包容度不及国外家庭,所以,涉外送养成了残疾儿童永久安置的有效途径。目前,淄博签订涉外送养的国家有美国、荷兰、意大利等。

  据了解,淄博市福利院明年将开始推行“模拟家庭”试点,推动家庭寄养工作不断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有利于孤残儿童成长的养育模式,福利院将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开展“模拟家庭”试点工作,让更多重残孤儿也能享受家庭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