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骤然离世,继承公证难过
清明时节,哀悼故人,许多关于遗产处置的“愁”也随雨蔓延。
熊小姐最近一边张罗奶奶的6个子女来京祭拜,一边发愁如何劝5位姑姑、叔叔集体去做继承公证,以便自己顺利办理爸爸遗留的一套房产的更名手续。
“这继承公证办起来可不那么容易,费用也很高。”小许的太姥姥2009年去世后,全家都在为凑不齐公证所需的各种证明手续而发愁,“房产证上至今还写着太姥姥的名字”。
亲人亡故后,身后遗留的财产如何继承,手续如何办理,却成为让不少人发愁的难事。
继承,迈不过去的公证关
熊小姐的爸爸2008年突然离世,遗产中有一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的“房改房”。料理完丧事,熊小姐曾经想把爸爸的遗产更名至自己名下。然而,咨询律师后熊小姐了解到,若要房产证更名就必须继承公证,熊小姐和妈妈、奶奶,同为爸爸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公证必须要征求奶奶的意见,而奶奶当时已经重病卧床,奄奄一息。
熊小姐爸爸的遗产房屋本来有六分之一属于奶奶,而奶奶的部分,剩余5个子女同样有继承权。为了熊小姐奶奶不承受“白发人先送黑发人”的悲痛,熊小姐的5位叔叔姑姑和她达成口头协议,他们放弃未来奶奶的那部分遗产继承分割权。
2013年6月,熊小姐奶奶也去世了,然而,熊小姐家这套房产价格暴涨至近300万元。在奶奶丧事办完后,熊小姐却未能成功召集叔叔姑姑去公证,“他们在全国各地,凑齐可费劲了,其中一位还反悔了”。
那么,熊小姐这样的房屋遗产过户一定要公证吗?
记者以市民身份拨打了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房管局的电话,工作人员均回复表示,如果要继承房屋遗产必须办理继承公证。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金律师表示:“房管部门之所以要求继承必须办理公证,是为了防止虚假冒名或者遗漏财产继承人。”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周霞律师说,“不公证就无法变更所有权,未来房屋处置就很麻烦。”根据《物权法》规定,目前我国不动产房屋的物权归属以登记为准,“继承人如果要行使继承房产的物权权能,比如要卖房子,一定要先经过过户手续,把房产证换成自己的才可以出售。”然而,不进行房屋遗产公证,房管局是不给办理过户手续的。
当然,继承房屋遗产,并非只有公证一条途径。周霞说,“一种是公证书,一种是法院的调解、判决书,这两种都可以直接过户。”
去世五年,房产证难更名
根据《继承法》,办理继承公证中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应亲自到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书》或提交住所地公证处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书》原件。熊小姐的烦恼在于,本来就已经对遗产“变卦”的叔叔姑姑们,不可能主动去自己家所在地办理放弃的公证书。
那么,她必须把他们“集齐”了去公证处。周霞律师解释说,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如果家庭继承人不能全部到场,公证员就无法确认继承人的意见,可能就不能办理公证。
不过,熊小姐的这一烦恼,在小许看来,“简直小事儿一桩”,自己的“遭遇”才叫极品。
2009年,因为年近90岁的太姥姥突然在北京市昌平区一个民办养老机构去世,甚至都没有开具死亡证明就被火化,太姥姥留下的一处北京房产,成了小许家庭的“难解之题”。
小许家庭集体决议将这套房产给予太姥姥三名子女中的老二,也就是小许的姨姥姥。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公证机关要求他们出具小许太姥姥的死亡证明,太姥姥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太姥姥的父母、太姥姥配偶的死亡证明,以及三名子女和太姥姥之间子女关系的证明。
这些材料,小许的家庭几乎无一能拿出来。
首先是小许太姥姥父母的死亡证明已经年代久矣,历经搬迁,物是人非。
小许太姥姥是解放前从江苏来到北京的,其父母早在解放前已经去世。和家乡失去联系几十年的太姥姥,并未带三名子女回过老家。
所幸的是,小许在太姥姥的遗物中找到了老家村子的地址,可是家人前去却发现,这一解放前的村子早就不复存在,而且没有办法联系到村里的“老人”,公安机关的档案中也并无太姥姥父母的死亡信息。
“没有户籍死亡信息没关系,还有两种办法”,金律师表示,“可由村委会或者相关人提供太姥姥父母死亡事实的证明”,或者,“只要有相关的证人证言,法院裁定死亡后便具有法律效力。”
可如今,小许的姨姥姥也已年过七旬,往返江苏农村和北京之间寻找老邻居,并非易事。
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
第二个困难也令人啼笑皆非。小许太姥姥和姨姥姥的亲生母女关系大家都知道,但是证明起来却费劲。“早年在家生产,没有出生证明,之后多年户籍迁移,两人也不在一张户口本上,要找老街坊邻居来证明母女关系,也很难。”
和姨姥姥不同,小许姥姥放弃遗产时,和太姥姥的母女关系却戏剧性地顺利解决了,因为小许姥姥单位的档案上,曾很清楚地填写过父母关系。小许姥姥作为退休老干部,仅仅向单位提交了一份申请,单位就出具了公函证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而一直无业的姨姥姥,不是“体制人”,想证明就异常困难。
第三个难题则源于某些机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太姥姥住的民办养老院没有办理死亡证明的能力,却私下和火葬场协议将老人火化,死亡证明也没有。”
“只好搁着了,姨姥姥现在住着,可是她要是去世了,她的后代要继承这套房子,就更麻烦了。”
面前一堆继承难题,小许一家都觉得无力解决。太姥姥去世已经快5年,可是房产证上仍然写着太姥姥的名字。
费用过高,催生“曲线获财”
“办理证明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公证,按照标准缴纳受益额的2%,最低200元。”记者咨询了北京市多家公证处了解到,这一收费标准源于1999年1月25日颁布的《北京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已建立的3000多家公证处中,虽然体制性质有所不同,但收费标准基本统一。
“过去房子便宜,可现在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元,以一套300万元的房子为例,单公证费就要6万元,公证成本并不高为何收费这么高,这种收费标准是不是该改一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不少抱怨公证费用过高的市民。
上海市民小张的父亲于2000年左右在上海市中心购置了3套房产,总价100多万元,可是这3套房产在2010年暴涨至1000多万元,小张父亲出差时因为心肌梗塞突然去世,在办理财产继承过程中,单是公证费,小张就缴纳了接近60万元。
相比之下,熊小姐手里这套“房改房”的公证收费显得“低廉”得多。按照房改房的特殊政策,公证费只需要600元每平方米,共计不到4000元,让她暗自庆幸。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高昂”的公证费已经导致不少人选择“曲线”获得遗产。
周霞律师介绍,因为诉讼的成本要低于公证,自己就遇到亲人之间采取“假诉讼”的办法。因为审理财产案件时,法院是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比例分段累计交纳。周霞打了个比方,如果诉讼的房子价值100万元,法院将按照0.9%的比例收取诉讼费9000元,比公证费的2%便宜不少。
而且,诉讼在程序上也可能解决很多公证的“麻烦”。“集不齐外地叔叔姑姑”的熊小姐最近准备听从律师的意见,向亲人提起诉讼。与公证不同,法院在履行了相应手续后,可以缺席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