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作业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标准就是对经济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作业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选优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就是标准化作业。推行作业标准化具有如下意义:

  (1)标准化作业是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为了减少操作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即作业标准。由于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2)作业标准化是过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指导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这就是管理的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经营单位人员的行,就是管理的规范化。无论是管理的标准化,还是管理的规范化都是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的。一个生产系统的产品生产,是生产系统各要素和各个生产过程环节协作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来运行,否则生产系统就无法完成其特定目标。所以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各生产过程作业的标准化。

  (3)标准化作业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化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一般都并不指明保证安全的具体做法。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如果从宏到微观的思想方法来说明,就是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对安全的规定是针对较一般性的,相对较宏观的。对于作业过程比较具体程序方法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所以作业标准属于更微观层次的安全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有很多随机的因素,条件千变万化,有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与所处的条件差别很大而不适用,这时就必须以作业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作业标准又是规章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