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安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生产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因此不存在安全管理问题。十八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传统手工业劳动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替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随着工业的发展,伤亡事故日益增多,职业危害也日益严重。而生产规模越大,技术越新,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也就越大。在世界石油化工生产史上最为惨烈的事故是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碳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泄漏了45吨甲基异氰酸酷剧毒物,短短几天,2500多人丧生,4000多人濒于死亡边缘,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10多万人终身残疾,当地的空气和水被严重污染,其危害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惨痛的事件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1986年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力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1人当场死亡,大量强辐射性物质泄露,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直至今天,受污染地区成年人发病率比一般水平高20~30%,儿童则高出50%。

  上面列举的特大恶性事故虽然为数很少,但是损失和影响也相当严重的大大小小事故,就世界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其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在世界工业山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向信息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仅靠劳动者的经验和直觉来保证安全生产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管理,并铺以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和危害。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较早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安全管理的国家。自60年代开始,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建立了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SSE),有专门的安全与卫生机构一一职业安全保健署(OSHA)和环保署(EPA)。90年代之后,美国建立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OHSMS)即工5018000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统一规范下,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OHSMS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颁布实施了“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厂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以及“五项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它们目前仍是指导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导性法规。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体系,提出了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主产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最主要的是系统安全工程,开创了安全工作新局面。同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劳动保护法》,并正式确定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主产的指导方针。开始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使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管理转入了法治管理的轨道。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如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逐渐彼认识,并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