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专家称油电价上调对物价影响小,下半年CPI回落

  由于国际煤、油价格大幅攀升,致使相关企业亏损巨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19日宣布上调油电价格。其中,油价上调幅度为历年最大的一次。人们普遍担心,发改委大幅上调油电价格将会进一步加剧本已处在高位的物价上涨趋势。那么今后物价总体走势如何?下半年物价是否还会持续走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上调油电价格对物价影响不大,下半年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会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

  前五月CPI高位起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前五个月CPI数据显示,自1月同比上涨7.1%后,2月CPI涨幅猛冲至8.7%,达到12年来最高值,3月、4月CPI在起伏中逐渐回落,涨幅分别为8.3%和8.5%,5月CPI继续回落至7.7%,较4月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整个一季度,CPI上涨创了近10年来的新高,达到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CPI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加快上涨,是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基本走势。”姚景源指出,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CPI高企影响巨大,“这一灾害对1月份价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后半月。对2月份价格的影响则贯穿全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关联度的提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国内物价走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告诉本报记者:“在初级产品上,我国是净进口国。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矿产等重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从外部输入方面加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促使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据有关专家分析,国际市场上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输入就达0.05%。

  相对于一季度CPI记录的高企,二季度CPI涨幅呈现回落趋向。5月7.7%的CPI涨幅较4月下降0.8个百分点,较2月最大涨幅则下降1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由于雪灾影响的逐渐淡去,食用油、蛋类、肉禽类、鲜菜等食品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回落,加之对于今夏粮食丰收的预期,使得二季度消费物价水平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虽然地震增加了本季CPI走向的不确定性,但地震损失对全国粮肉价格的影响较小,反映在CPI涨幅上的变化十分轻微。

  全年CPI“高开低走”

  自年初以来,南方雪灾爆发、国际油价疯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四川突然地震,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综合作用,使全年物价走向显得扑朔迷离。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所受影响的逐渐显现,2008年下半年CPI的未来走势轨迹开始慢慢显露。

  随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了自今年以来首次回落的积极变化以后,业界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措施的逐步落实,加之翘尾因素影响逐渐衰减,以及粮价的稳中有降,下半年CPI将会出现涨幅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接近顶点,CPI上涨势头正在减缓,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的一位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物价今年将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持上述观点,“受去年物价上涨对今年的翘尾影响,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物价上涨幅度较高,但到下半年涨幅将会逐渐降低”。他预计,今年CPI增幅会如政府所预期,控制在4.8%以内。

  世行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尽管也认为中国总体通胀正趋于消退,但仍然将中国今年CPI涨幅预期上调至7.0%。世行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对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虽然已经淡化,但近期工业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新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与中国CPI涨势趋缓慢降的预测相对,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物价将面临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可能。“目前正处于这一转折点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食品价格成为推动物价上涨主因,工业加快发展也带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需求加快会诱发物价上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本轮物价推波助澜,企业成本上升同样推高物价,从投资到工业产品再到消费品等多个领域的价格都已经出现明显上涨。多重因素作用,会使短期内物价面临从结构性通胀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可能。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本报记者:“如果物价上涨因素控制得比较好的话,下半年CPI涨幅可实现逐步回落,但实现全年4.8%调控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政府仍需加大调控力度

  “短期内,物价转向全面通胀压力加大,有导致经济下滑过快的风险,因此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中心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对未来形势做出了这种判断。

  面对日益增大的通胀压力,从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达到了16.5%的历史高位。世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中国目前没有必要放松紧缩政策,但需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保持警惕和灵活性。

  在6月19日的油电调价过程中,为防止煤、电价格轮番上涨,发改委决定从调价之日起,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在临时价格干预期间,全国煤炭生产企业供发电用煤的出矿价,不得超过6月19日实际结算价格。政府将强化国家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以及造谣惑众、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同时,发改委表示,自油电价格上调之日起,政府将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道路客运实行相应财政补贴,对城市低保人口每人每月增加补助15元,农村增加10元,以减少调价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控制调价连锁反应,从而减轻油电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压力。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价格干预、发放财政补贴,一系列范围广、力度大的宏观调控动作,突显了政府稳定物价、缓解通胀压力的决心。但导致今年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宏观调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去平衡物价,而不仅仅是依赖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但有了它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物价会降。目前的物价上涨是因成本推动而引起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价涨幅,但它不能消除成本推动的原因,想消除这个原因需依靠节能降耗、调整工业结构。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至少需要3年到5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