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合同欺诈案应该怎么处理

  一、合同欺诈案应该怎么处理

  1、合同诈骗案件怎样处理,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按以下方式处理:

  (1)如果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般处罚款和行政拘留;

  (2)构成犯罪的,按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标准如下: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二、合同诈骗罪是如何认定的

  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

  1、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

  (1)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

  (2)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2、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

  (1)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

  (2)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就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了。

  3、三是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没有准备履行合同,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临时借用,待将来有收益后再行归还对方的,一般不宜以合同诈骗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