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年度十大撕逼战盘点,不打不相识

  又到了一年之中的收官季,2014年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可谓是空前的激烈。在Android阵营,国际厂商的疲软背后却迎来了国产厂商的集体爆发。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厂商之间的各种口水仗、文字战也都接踵而至。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今年那些热度暴涨的“撕逼大战”。

  看到“撕逼”这个网络新词,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堪入目,但实际上它暗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如果用在手机行业的话,则更多暗示那些纸上谈兵的口水战。

  2014年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充满了火药味,相比以往,许多厂商也开始用无下限的手段与对手展开硬碰硬的较量。

  事件一:罗永浩“单挑”王自如

  撕逼指数:★★★★★

  今年8月27日,锤子科技头号人物罗永浩与评测网站Zealer创始人王自如上演了一场网络辩论赛。最终的结局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大家各种疯狂吐槽来看,结论无非就三个:

  1、罗永浩完胜;

  2、王自如出名了;

  3、两者双输。

  究竟什么事儿让他俩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当面“互K”呢?没错,导火索正是锤子手机。

  8月初的时候,评测机构Zealer出炉了锤子手机的视频评测,不过让老罗恼火的是,王自如直指锤子手机是问题大户,设计、屏幕、散热等缺陷让锤子手机情怀不再。老罗哪受过这种气,在辩论中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打了一场翻身仗,甚至连大字报都用上了,而王自如也只有招架之力,因此罗永浩还获封了“插嘴狂魔”的称谓。

  从一开始罗永浩与王自如的“蜜月期”到最终的大打出手,今天看来脱离不开两件事儿。首先是罗永浩决定在手机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再有就是Zealer获得锤子竞争对手小米、OPPO、vivo、金立的投资,因此成为了老罗的反击对象。手机厂商究竟该不该投资所谓的独立第三方评测机构呢?想必这是这场“撕逼大战”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对一般的消费者而言,这次约战也仅能算是他们酒足饭饱之后的一次闲谈话题罢了。

  事件二:魅族锤子小米因1799互掐

  撕逼指数:★★★★☆

  王自如与罗永浩事件还未平息之时,一场新的口水仗再次被打响。参与者分别是魅族、小米、锤子。事件的起因是魅族在9月初发布了一款售价为1799元的MX4,价格比起之前MX3的定价低了不少,也低于小米和锤子手机的价格。小米和锤子怎能容忍魅族捷足先登?

  之后的一段时间,小米和锤子官方微博都会不定时的出现“1799”的评论。有的是讽刺小米的1999性价比已经不复存在。也许是实在看不过去了,小米新媒体总监钟雨飞开始打击刷屏者。老罗这边也没闲着,先后几次发微博表示对“1799”刷屏水军的不满,并且短信警告魅族副总裁李楠老实点儿,得到的回复是“提醒魅友冷静”。

  李楠这边面对这样的局面是各种喊冤,他认为这是小米和锤子用户捣的鬼。魅族科技董事长黄章也发布微博回应称“要比产品,我可以秒他们(锤子、小米)几条街”。对此老罗则轻描淡写的微博回复称“如果是比廉价的产品,我们确实赢不了你。1799。”

  此后罗永浩正式宣布悬赏20万捉拿末后黑手,但随着十一长假的来临,魅族锤子小米三者的“撕逼大战”也不了了之。

  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竟然引得三方大打口水仗,在这个看似炒作行为的背后,也让人们看到的是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此时黄章、雷军、罗永浩也都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事件三:小米华为点胶那点事儿!

  撕逼指数:★★★★

  几乎在同一时间,小米这儿跟华为又“杠上了”。原因是芯片的点胶问题。新浪微博中名为“IT华少”的用户称小米手机4的芯片没有进行“点胶”处理,所以认定其“做工粗糙”,不如华为的荣耀6。

  小米怒了,他们认为点胶并不是必须要做的步骤,点胶工艺更多是用来打补丁,并非用了点胶的产品就更好。还举例称苹果iPhone的主板芯片同样没有点胶,这主要得益于其结构设计。

  令人瞠目的是,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代表参与进来。比如华为产品线运营支持总监高飞表示,华为会采用点胶方案。而三星硬件工程师戈蓝V也来凑热闹,补了一刀称“三星手机亦是如此。”

  没想到事后这次“撕逼大战”持续升温,之后竟然变成了雷军和余承东在微博上针对手机销售模式以及产品质量的争论。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点,国产厂商现在竟然这么注重工业设计的细节,争个面红耳赤,却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未免让人觉得有些掉价。

  事件四:魅族阿里合作前的闹剧

  撕逼指数:★★★☆

  在魅族和阿里合作推出YunOS版MX4之前,双方曾在微博上来了一场激烈的微博文字战。先是阿里YunOS经理阿里元宝下注20万赌YunOS系统的体验不输Flyme,随后黄章则豪言将价码提升到1000万。

  魅族黄章认定魅族MX4只会使用自家的Flyme系统,阿里则在争取让黄章回心转意,双方甚至打着谈钱不伤感情的旗号在大众面前宣扬自己的产品如何好。

  只是这种在微博上进行的“撕逼战”在外界看来难免会有互相炒作的嫌疑。事后证明,两者的合作其实是早有预谋,最终向外界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其实也是可以共享的。

  事件五:联发科与高通的暗斗

  撕逼指数:★★★

  如今从国产厂商的口水战当中,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硬件配置没之前那么关注了,反倒是价格、体验、工艺、合作等被更多提及。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芯片大战已经结束。

  在一年前,芯片市场还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包括高通、英伟达、三星、德州仪器、英特尔、联发科、海思在内,不同的厂商会选择不同的芯片平台。但如今,德州仪器已经宣布退出,英伟达也逐渐陨落,Intel的份额更是少之又少。只剩下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还在互相竞争着。

  为啥高通能最终统治市场?简单来解释,是因为高通SoC集成了处理器、GPU、基带、ISP、GPS等等很多模块,还有网络以及通信专利的积累。

  如今国产手机爆发,高通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性能同样强劲的三星,而是联发科。因为联发科现在的玩法也和高通整体的解决方案类似,以高集成度的方式降低手机厂商做手机的难度。而联发科的发力也带动了国内手机行业百元市场以及千元市场国产手机的崛起,其与魅族合作推出1799元手机就是典型的案例。

  由此来看,未来高通与联发科的“撕逼大战”仍将持续。

  事件六:乔纳森怒斥小米抄袭

  撕逼指数:★★☆

  今年10月,苹果设计主管乔纳森•艾维在“名利场峰会”上对小米的抄袭行为提出了批评,直言不讳的称其为“盗窃”。艾维在当天会议上阐述了苹果的设计流程以及部分设计方案。

  在现场不知道是谁直接提问到小米其实是“中国的苹果”。对此艾维非常不满并直接指出这种抄袭其实就是盗窃和偷懒的行为,这样的做法很不妥。他随后补充道,这并不是针对小米一家厂商来说,而是针对整个行业的风气而说的。

  高大上的苹果竟然和小米来了一场“撕逼战”。

  事件七:国产手机独立电商品牌互殴

  撕逼指数:★★

  传统手机厂商是受困于高额的渠道、库存积压等成本问题的。但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却改变了这种现象,依托于互联网,不需要渠道、仓库,通过预约降低了成本和库存风险。

  国内传统手机厂商看到了电商平台带来的巨大商机,在2013年末开始纷纷进军电商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典型代表,例如金立的IUNI、华为的荣耀、酷派的大神与ivvi、中兴的Nubia、OPPO的一加、天语的nibiru等等。

  通过预约体验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模式能节约中间渠道成本,降低了人工服务的成本。不难预测,这种互联网的发展思维将影响企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激烈的“撕逼大战”。

  事件八:国内手机厂商专利战爆发

  撕逼指数:★☆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兴、华为向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手机厂商发出“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

  中兴通讯发来声明:“中兴通讯是国内专利积累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我们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对此,华为也发布声明称华为一贯倡导知识产权保护及有偿共享技术创新,致力于构建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我们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非常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近几年,手机行业专利诉讼并不罕见。2011年至2012年间,苹果、三星两家公司在全球9个国家发起数十场诉讼,苹果要求禁售三星的GALAXY部分产品,而三星则希望把iPhone4S、iPad2拉入当地国家的黑名单。

  对于此次“撕逼事件”,涉事的厂商并没有发表消息做出回应。

  事件九:HTC与三星也玩口水仗

  撕逼指数:★

  在今年3月份,HTC与三星同步发布了旗舰手机HTC One M8以及三星GALAXY S5。这两款旗舰手机的一同亮相也标志着双方一次正面对抗。

  不过这也引发了双方激烈的互喷行为。HTC美国总裁Jason Mackenzie接受媒体采访时嘲讽三星的塑料外壳。“三星手机还在用质感廉价的塑料和悲剧的设计。如果你想买台用廉价塑料制造的产品,那么三星就非你莫属了。”Mackenzie在评价S5时说。

  随后不久,HTC官方微博也发声了,称“塑料不用那么贵”。网友称其言下之意指三星S5价格虚高。

  看来口水仗并不只是在国产厂商之间才会出现。

  事件十:三星Note4对手竟是iPhone7

  撕逼指数:☆

  今年9月29日,韩国三星公司在当地媒体上为智能手机Note4打广告,并借机刺激对手苹果,宣称iPhone6不是Note4的对手。

  广告上半部分是Note4的设计图,而下面则写着一行字:“亲爱的苹果,这是iPhone7的对手。(Dear Apple。Heres a headstart for the iPhone7)”言外之意就是,Note4的竞争对手是iPhone7,iPhone6还不够格。

  不过这种做法也未必有太好的效果。毕竟拿自己的旗舰产品对比一款还不存在的竞争对手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总结:浮躁的手机行业需回归理性

  看过了2014年颇具代表性的“撕逼大战”你是否觉得过瘾呢?不过静下心来思考,频繁的口水战背后也映衬了手机行业整体走势趋缓的现象。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从增量变为存量。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不再是简单满足从无到有的需求,而是更挑剔的针对体验或价格来选择。正因如此,这也会让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之下,手机厂商口水战的逐渐增多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只不过这真的有效果么?想必还是回归理性拿好的产品出来说事儿更靠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