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强镇富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发展一镇一业,镇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我市一镇一业仍然存在着产业集聚度不高、镇村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有利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着力优化环境、完善机制、提高质量,促进镇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一个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发展后劲足的主导产业,重点一镇一业乡镇的比例达到50%左右(重点一镇一业乡镇的具体标准,由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下发)。形成一批资源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名优产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自愿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依据各自的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结构、定项目、建基地,讲求实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坚持一业为主、产业集群的原则。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力度,配套发展关联产业,促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四是坚持因势利导、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导产业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业,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要认真研究本地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特点,尽快制定一镇一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各区(市)、各乡镇要结合各自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集聚的现状条件,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作为一镇一业、镇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在全市重点培育鲍沟玻璃、洪绪塑料、滨湖蛋制品、城头豆制品、店子食品、税郭纺织、齐村机械、沙沟木材、底阁蚕茧、马兰淀粉等“十朵金花”和石榴、马铃薯、樱桃、双肌臀猪、肉山羊等瓜菜产品、果品、畜禽产品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改变以往“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多镇一业,促进镇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区域化。
(二)实施自主创新,积极强化镇村产业科技支撑。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一镇一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二是加快实施产业科技入户。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着力加强镇村人才培养和引进。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注重培养一大批镇村产业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镇村企业工作。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一镇一业发展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一镇一业经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实施好“镇(村)企互动”战略,引导龙头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依托煤化工、精细化工、机床、水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集群,把培育壮大“十朵金花”作为发展镇村经济的总抓手,带动全市民营经济的“遍地开花”。配套发展一镇一业的关联产业。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形成“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形成有地方特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四)加大农业名牌产品创建力度,努力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一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国家、行业、地方三级农业标准的引进和操作规程的制定、修订,确立标准化指标体系,扩大标准化实施范围,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快推动品牌建设。引导、支持产品分等分级、包装销售,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注册商标,做好地理标志(和原产地标识)保护工作。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枣庄名牌产品。三是积极构建产品流通网络。着力推进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培育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拓宽一镇一业的销售渠道。支持发展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流通方式,组织好产品对外推介活动,扩大产品外埠市场占有率。
(五)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一镇一业。选准招商引资的突破口,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要既引进资金和项目,也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加强镇村道路、给排水、通讯、电力、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四、政策措施
(一)保障一镇一业发展用地。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最大限度地安排产业集群新上项目用地及相关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公用设施用地。重点民营企业占用耕地的,经依法批准的非农建设用地可自行补充耕地,该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必须逐级上报并经市级批准立项,同时交纳与耕地开垦费同等额度的保证金。一年内完成补充耕地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全额返还,不能按期完成或验收不合格的,其保证金转为耕地开垦费,前期投入不予返还。
(二)设立一镇一业扶持资金。市财政2008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一镇一业乡镇在主导产业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村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品牌培育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扶持发展。各区(市)财政也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镇村经济发展,促其尽快壮大。
(三)扩大一镇一业信贷支持。区(市)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金融系统有关规定,积极扶持镇村经济发展。简化程序,开展5万元以上的农户大额信贷试点。加快以乡镇、村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农村大联保体建设,加快以乡镇、村中小民营企业为依托的信用担保商会建设,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规范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缓解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工等发展一镇一业。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对一镇一业、镇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同时授予市级一镇一业先进特色乡镇称号。对评为先进特色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记功奖励。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扩大宣传,营造环境。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一镇一业、镇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宣传市、区(市)扶持发展一镇一业的政策措施和各地的先进经验、致富典型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镇一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强化指导,搞好服务。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一镇一业的对策措施。坚持用市场的手段推进一镇一业发展,依靠产业政策加以引领和驱动,不能急于求成,不搞强迫命令。要搞好试点示范,坚持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把握政策导向,搞好相关服务,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壮大镇村经济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区(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市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力推进镇村经济的发展。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