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消费创造新生活(消费视点)
随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个人信用已经成为一种资产,人们可以利用信用去消费、去求学、去投资,信用打开了人们新生活的大门。
个人信用
千呼万呼始出来
在我国,个人信用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制度。个人贷款手续繁琐复杂,个人支票业务商家不愿意接受,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等。这表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以个人信贷为例,近两年,各商业银行不仅开办了个人住房、汽车消费贷款,还纷纷推出了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结婚贷款、装修贷款等新品种,并在贷款期限和利率等诸多方面作了进一步利于消费者的调整。但至今个人消费信贷仍“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是个人信用没有建立起来。信用问题成为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信用在西方一些国家堪称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通行证”。在美国,每个有经济活动的人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人们申请工作、领取工资、租房、赋税等方面都要出示和登记这个号码。每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在我国,个人信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9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上海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使上海118万个人信用卡持有者和68万与银行有借贷关系的市民多出一张新的“身份证”——信用记录。这也表明,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中国个人信用制度开始起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目前这一工作,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着个人信用评级的建立,个人信用贷款开始浮出水面。中国建设银行还在全国推出了“可循环使用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将个人信用等级分为3a、2a、a、3b、2b、b、c7个等级,其中3a级的信用额度最高为60万元。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还推出了最高限额为100万元的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同时,全国银行卡也有望在年底前实现“兼容”。这都为推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消费
你的未来不是梦
“诚信就是金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久前,有近百位上海市民在工行上海市分行应验了这句话。他们从这家国有商业银行里,仅仅凭着个人良好的资信,在无任何资产抵押、质押与其他人担保的情况下,获得了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给予的数千元乃至数十万元的消费贷款。贷款手续非常简便,资金到位也十分及时。这说明百姓的个人信用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资产来提前消费。
去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上年推出支持个人购买住房和汽车的消费贷款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范围和贷款规模,用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纷纷推出了各类消费信贷业务。然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人们对消费信贷的认知、认可和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去年11月4日在京公布的首次“中国信贷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仍有8.9%的被访者表示对信贷消费概念不了解。在问卷所列的6种常见信贷消费方式中,平均选择数仅为2.8种,而全部选对的被访者只占被访总数的5.3%。这说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强,消费能力有限,负债消费观念尚未形成。其实,这两年各商业银行纷纷倾力推出各种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住房、汽车、购物消费等从30%首付到零首付,贷款金额从封顶到上不封顶,品目繁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着实令人心动,不少意识超前的市民在“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口号鼓动下,勇敢地吃起了“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