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女性人格权保护与成才的浅析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女人的问题(确切讲是女人在生育、婚姻、爱情、家庭、就学、就业、政治、经济、学界、技能界等应有的权力保障、切身利益问题)由于几代妇女不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日益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或者说由于世界妇女不断的努力奋争,不得不引起男权中心社会的注意和反思。而中国社会在二十一世纪如何挖掘、发挥妇女的资源,使之创造性的转化成现代的价值观念并与现代世界人权观念相接轨;充分调动发挥中国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将妇女的勤奋劳作、坚韧刻苦、节俭约省、协调和合的能力充分发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成为世人普遍思考关注、讨论的焦点。

  一

  拿破仑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即是推动世界的手”。女性,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她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政治、经济、法律、科教文化、卫生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她们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女性在参政、岗位竞争、劳动就业、婚姻家庭、身体健康、受教育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处于弱势地位,使理论政策上的男女平等与现实社会环境及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据新华社报道,截止到2002年,中国还存在8500万文盲辍学,其中妇女文盲5500万,占到总数的6.5%。这成为中国扫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有些农村,女孩的辍学现象依然严重。其次,社会上高学历、高层次的女性只占全国人才总数的小部分,研究生、博士、院士等高学历中女性人才远低于男性。据调查,到200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总共1263名,其中女性78名,仅占总数的6.2%。

  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达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近两年,女大学生、研究生对自己的性别期望和成才要求呈下降趋势。

  在职女性发展状况也不如人意,概括起来是“五多五少”:基层多,高层少,低职多,高职少;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尤其是女性参政的比例更偏低。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排名,中国妇女性别赋权尺度,已经从1995年的23位,下降到2000年的第40位,中国妇女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名列第87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在第四届全国人大时,女代表的比例已经达到22.6%,但到第九届全国人大时,女代表的比例降到了21.8%,2003年十届人大中女代表的人数也下降了1.58%。

  二

  尽管在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促使妇女的地位和人格保护整体上提高,但是千百年来的男主女次的社会性别角色,始终制约着二十一世纪女性人格权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价值观念制约着女性的价值取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为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制度,统治者采取各种方式使“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并且用“三从四德”来作为“男尊女卑”思想的具体体现,女性的价值就是通过“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体现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女性通过做男子的奴隶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到了近代,这种价值观念进一步演变为“贤妻良母”,女性被剥夺了应有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令其在家庭狭小的范围内通过“相夫教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塑造女性价值观,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给女性多方面提供成才的机会。然而,现在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有50.4%的女性赞同“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对她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问及“对于高校女知识分子怎样才算成功?”的问题时,她们回答对“家庭幸福”和“孩子出色”的支持度分别为75%和46.9%,而对“成绩卓著”的支持度却只有41.7%。《当代中国性别期待调查》显示,有40.5%的女性赞成“干的好不如嫁的好”,这说明,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消除掉,这给当代女性成才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家庭角色加重了女性的人格权保护的压力。根据《2002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女性是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中,仍有65%的女性认为自己担任的家务劳动更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很难站稳脚跟,甚至可能重新回归家庭。由于我国劳动力过剩与就业压力加大,有人认为妇女是造成我国社会成员低收入的原因之一,妇女回家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捷径。《中国妇女报》曾批露过一个调查数据:有32.1%的女性说,如果社会承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并给予补偿,她们愿意“回家”去。同时一些知识女性认为:年轻女性的学历层次越高,婚姻生活往往不顺心。一些“女强人”在家庭婚姻道路上的波折致使女大学生产生片面的看法,也从反面给已婚知识女性以警示:自己的事业固然要有,但是家庭要比事业更重要。她们作为独立的个体的社会角色总是被忽视,加重了女性人格的压力,造就角色的紧张,在家庭和事业方面势必会产生天平的倾斜,从而成为女性成才的阻碍。

  社会舆论对女性人格价值的误导。在商品化的今天,网络与传媒业高度发达,女性社会价值被单一化、身体被物化的现象更为严重。经常见到媒体上的宣传:“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变为女人的。”电视、广播、报刊包括一些著名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网等开辟了专门的女性频道,而内容涉及面狭窄,主要包括化妆、美容、健身、情爱等方面,有意无意地引导着女性注重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把女性置于被“欣赏”的位置,从而忽视自身内在美的塑造;同时,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正面形象无非是传统文化中所认定的“贤妻良母”形象,而如古装戏中的吕后、武则天、慈禧等,则塑造成女性的反面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另一句为:“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更是强行将女博士从女性群体中“孤立”出来。这些折射出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市场,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期望值偏低,将女性价值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不应是事业上的女强人。

  此外,现在社会还存在一些时代进步的不和谐音:一家女性调查中心关于性骚扰的调查报告显示,84%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其中最大的受害主体为30岁以下的未婚职业女性;50%的性骚扰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女性的人身权得不到充分保障;而有些女性过于“雄化”,性别特征刚硬又粗糙,缺乏女性所特有的温柔;一些人真的获得婚姻自由(离婚)和人格独立后,长期孤独寂寞,心理障碍无法排查,陷入新一轮的矛盾与困惑中;甚至有些富婆则包起“二爷”…。这些都是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阻碍女性人格保护和成才的新因素。

  三

  马克思曾说:“‘解放’是历史的活动,而不是思想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女性的人格保护、激发女性的创造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促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呢?

  提高认识,重视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联合国的有关研究,任何一个群体的代表在决策层达到30%以上的比例,才可能对公共政策产生实际影响力。而我国的情况是女性在决策群中的总体比例为10%,其中正职的比例不到1%。,绝大多数处于决策边缘的副职。性别意识尚未真正进入主流决策,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多关注女性的权利与利益,而女性成才与发展尚不够。我们要把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主流意识,以先进的性别文化来影响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从制度上保障女性各项权利的落实,妇联要主动介入,参与决策,实现制度层面上和实际生活中真正的性别平等。从源头上加大女性参政议政和维权的力度,将女性参政纳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女性参政的量化指标,增加推荐选举中女性候选人的比例,使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为女性创造公平竞争的机制。

  改善女性教育状况,帮助女性提高生存技能。在中国,梁启超最早指出男女形质虽异,但智力相近。中国的男智女愚并非天生,而是社会文化后天的性别歧视教育所塑成的,亦可通过改变教育来改变。他在《论女学》中说:“西史所载若摩哈默德之母,以伯南之女,候失勒约翰之姑,其学业成就,视男子未或让。而吾中国之女子。游学异国,成学而归者,若吾向者所闻康爱德氏,石美玉氏,虽西域耆宿,犹歆誉之,然测妇人岂生而不能学耶?”梁启超用中外有许多女子因受到教育而成就不让须眉,证明女子并非天生不可从事学术。要在全社会持续广泛地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提倡尊重女性,关心女性问题,尤其要从小学就要开始重视普及这种启蒙教育。

  社会应为女性成才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大众媒体应更多地宣传、突出新时期女性自立自强、自我创业的事迹和形象。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女性自强值得尊重、女性创业值得赞赏、女性成功值得学习的氛围,使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女性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的观念。要加大对优秀女性人才的宣传力度,引领更多的女性成才;同时还应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优先安排女干部培训、轮岗、交流,丰富她们的阅历,加快提高她们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女干部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培养女干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完善社会用人机制,改善工作组织结构。注重加强培养、发现和选拔女性人才,尤其是要重视选拔各类专业高级技术的女性人才。坚持公平、公正、平等的选才原则,强调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区别。既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制止性别歧视在提干、评职称、就业、培训等方面出现。又要根据女性的特长,有所区别,安排她们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加以必要的照顾,造成一定的政策倾斜。社会要实行弹性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女性权益保障机构。对女性的切身问题,诸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生理保健问题、心理问题等加以关注、照顾和解决,切实保障女性在就业和享受福利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另外,在就业问题上必须坚持男女平等、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的原则,不歧视女性,并立法加以束之。

  科学规划,提高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繁重的家务劳动是制约知识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的矛盾也使得她们在与男性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我们一方面要倡导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要发展家政服务行业,提高家务劳动的现代化和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社区要有家政服务行业的配套设施,如“托儿所”“托老所”“派送中心”,规范保姆市场,有组织地进行家政服务的岗前培训,提高家政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解女性的后顾之忧,使女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业之中,以使女性人才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知识,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