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季度贸易逆差问题
(一)主要成因
从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情况看,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6.1个百分点,这是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而进口增速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油、成品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国际价格上涨推高进口,二是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国内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带动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二)全年外贸形势研判
总体来看,我国一季度外贸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进口强劲增长,月度进口额屡创新高,3月份达1520.6亿美元,进出口基本实现平衡。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进口促进的工作力度,力求贸易平衡。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仍将呈现贸易顺差的格局,但贸易顺差占我国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下降,我国对外贸易将会向着更加平衡、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输入性通胀
一季度我国进口4007亿美元,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增长32.6%。中国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对于拉动有关国家扩大出口、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在积极扩大内需和促进进口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进口保持强劲增长。当然,我们也看到,进口快速增长也与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密切相关。一季度,原油进口价格上涨24.3%,铁矿砂进口价格上涨59.5%。由于这些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必然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四)能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持续下降,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为3.1%,从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波动区间内。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能够正视中国在促进外贸平衡方面的积极努力,不要过分拿贸易顺逆差做文章。
(五)外贸环境变化及出口面临的挑战
2011年,我国外贸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较为复杂,外贸出口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世界贸易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低位徘徊,均调低了对今年世界贸易预期。
二是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市场汇率和大宗原材料价格走势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直接影响我国外贸的稳步发展。中东北非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使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
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国内原油、铁矿砂、大豆和天然橡胶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进口价格涨幅超过20%。今年出口企业会面临国内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双重压力。
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短缺压力。2011年以来,已有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在1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2011年用工形势不容乐观。
五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部分出口企业反映仍将面临报价难、接单难等问题。
六是融资成本增加的压力。今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期几次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必要的,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但客观上给外贸出口融资成本带来一定压力。
(六)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工作重点
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优化进出口结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稳定和拓展外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各项稳外需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相关措施机制化。
二是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机电和高新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努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大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和“中国制造”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我国产品形象和竞争力;积极鼓励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鼓励和引导企业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大力开发新兴市场。
三是积极扩大进口。加大对进口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口结构。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合作等传统服务出口,推动软件技术、文化、中医药、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以及信息、商贸流通、金融等新兴服务出口。
五是进一步改善外贸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境外展示中心和经贸展览会等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和诚信体系等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及经营秩序,完善公共贸易信息发布制度和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和海外维权、争端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