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如何拓展东盟市场新空间
日前,南宁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4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9%。其中出口34.7亿美元,增长67.8%;进口14.2亿美元,增长35.5%。东盟仍继续保持为广西第一贸易伙伴。
1-7月,越南仍为广西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共进出口39.6亿美元,增长66.3%,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81%。此外,广西对东盟内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呈现两头集聚的趋势,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继续分享亿元俱乐部,分别进出口39.6亿美元、4.1亿美元、1.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2亿美元。
“近年来,东盟国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像泛亚大铁路、东盟公路网建设及大规模水电站建设等,加大了对中国钢材、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加之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为广西开拓东盟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广西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系主任范祚军教授分析说。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中国自东盟进口的7000多种产品实现零关税,占全部产品的93%;同时,东盟国家也在调整税率。随着双方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互补性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极大拓展,这为广西出口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平台。
连续多年为
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广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并逐渐成为广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
范祚军用了一组数据进行说明:2006-2009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2%,贸易增幅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广西与东盟贸易规模跻身全国十强,位居中西部省区首位,而且这个优势一直保持至今。
在东盟国家中,越南作为连接广西与东盟的“第一站”,优越的地理优势为它与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贸易增加了更多便利条件,越南已连续多年成为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中高收入国家也是广西在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
在经贸往来领域中,广西对东盟的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农产品以及纺织制品等为重点。2010年,广西机电产品出口持续走强,保持出口第一大类商品地位。今年1-7月,机电产品、服装和农产品仍为主要出口商品,煤炭则位居进口榜首。
产品既有
互补优势也存在竞争
“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初级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双方在不同产品上各具比较优势。而在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制成品方面,则存在较强竞争关系。”范祚军说:“要实现双边经贸的互利共赢,‘趋异避同’是必然选择。”
在这方面,中国出口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进口之间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出口与泰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增强,但中国出口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进口贸易互补性则在减弱。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与东盟主要国家出口产品高度吻合,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导致中国对东盟贸易的逆差增大。
范祚军指出,由于广西与东盟毗邻的地缘优势,广西扩大与东盟的贸易规模有利于促进改善广西吸引国外和区外资金的条件,促进广西优势工业、旅游、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加上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规模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广西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品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双方的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通过与东盟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为进一步发挥广西在有色金属、建材、轻工、中药、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水泥和制糖成套设备以及种植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实现技术贸易的升值,提供了良好机遇。
同时,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产生的推动因素影响,广西与东盟将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经贸、经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教育和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双边贸易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双边经贸往来中,有机遇就必然有挑战。对于“挑战”,范祚军做了如下分析——
从东盟方面来看:第一,东盟国家进口制度的限制。一些东盟国家对进口有制度上的限定,如泰国要求在食品进口登记中提供关于食品生产工艺及组成成份的详细信息,菲律宾要求进口商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进口许可方能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的出口。
第二,通关环节壁垒。通关环节的壁垒在于延长通关时间,增加通关费用,从而使进口产品降低竞争力。东南亚各国在通关环节上都普遍存在问题,通关效率低、通关程序复杂、通关时间过长等都影响了广西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出口。
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东盟国家开始不断提高其技术壁垒。如东盟国家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这对中国果蔬出口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印尼从2004年12月起开始实施的有关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法令,涉及果蔬产品就包括苹果、草莓等。
从广西方面来看:首先是出口产品较为单一,行业发展不均衡。从出口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3/4;而生物制药等国家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增长快,但基数小,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软件开发、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则更是鲜有企业立足。
第二,物流运输上,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多,拉动了货物运输的增长,这给铁路运输带来压力。有数据显示,由于今年广西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7月,防城港港口火车创下日均装车1172车、日均作业次数1501车的单月作业量记录;8月上旬,日均作业车数更是高达1614车。为破解制约铁路运输的瓶颈,广西也在加速建设南广高速铁路和柳南客运专线。
请进来”与
“走出去”并驾齐驱
“广西企业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和引进东盟优势产业进驻广西,就像一双筷子,虽然彼此相对独立,但只要长短大致相当,质地大致相近,就能夹起任何想‘吃’的东西,从经贸往来的角度上讲,这就是效益。”范祚军用“筷子”理论,解析了广西与东盟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广西与东盟工业产业存在优势互补,“请进来”,可以和新加坡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合作,通过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升广西优势产业。以“互补合作”模式,可与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石油化工领域加强合作;与泰国、马来西亚在汽车、橡胶制品等产业开展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扩大市场规模。
“走出去”,则充分利用东盟丰富资源与广西技术、投资、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嫁接,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在有色金属、制糖、水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柴油机、食品等产业以联合投资与联营办厂方式,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从目前来看,广西的产业集群初露端倪,工业园区(集中区)模式正很好地起到了产业集群的主要承载平台作用。
最新消息显示,为支持广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发展,中央政府统一实行及专项批准广西实行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对广西出口产业给予巨大政策支持,支持企业产品出口。对除限制出口商品或国家另有规定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免征出口关税。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事关广西对外贸易效率的港口建设,中央政府对在广西建设和经营能源、交通、港口、码头的外资企业,给予了免税或减半征税的优惠。边境出口产业也同样得到政策扶持,广西对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以出口为主的内联生产性企业,也给予了税收支持。
此外,由于广西经济发展较其它外贸大省落后,外贸基础设施、制度管理不完善,制约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范祚军提议,根据“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广西应积极运用外商先进的管理发展模式来促进自身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城市、边境开放城镇、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开发区和贫困县举办的外资企业,除了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外,还可优先安排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并协助企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出口配额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