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渔民“兼职”做起“国际贸易”

  地处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中的微山岛有14个行政村,渔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往年休渔期,渔民们往往是补网修船或是外出务工,而今年渔民们却做起了“国际贸易”—出口装饰灯具的加工。

  渔民们的“新业务”是源于青岛海关对加工贸易外发加工的改革举措。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青岛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分包加工模式”,把加工贸易“送到农村去”,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将部分工序分包给农民个人加工。这种“公司+作坊”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加工贸易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而且对于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也是极大的释放。

  结合渔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青岛海关指导微山县一家灯具加工贸易企业将出口圣诞节用灯具分包给微山岛56户渔民。得益于此,企业每年可增加出口产品16万套,价值80万美元,每户渔民每年可因此增收1.5万元。既解决了企业生产需求,又为渔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这样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充分利用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青岛海关加工贸易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分包加工”模式搭建起企业与农户的沟通桥梁,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村从这一模式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