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让儿子常回家看看,老父母起诉索要赡养费
今天是全国首个宪法日,沧浪街道光线社区创意泵站、团工委昨天联合北一家律师事务所针对老年人关注的法律热点问题,举办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正式立法,模拟法庭就是围绕这样一件赡养纠纷案例,社区老人上演“索要赡养费”,原来竟是为了让儿子带着孙女常回家看看。
案例
6旬父母状告亲生儿子
只为他能“常回家看看”
模拟案例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例,6旬王老伯和李阿姨夫妻,育有一子小王,小王成家后生了一个女儿,现在上初中。小王和媳妇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和最终离婚,孩子由妻子抚养。两人离婚后,孩子跟了妈妈,两位老人很难见着孙女,儿子也很少回来。爱孙心切的二老这才无奈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以不赡养为由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儿子支付10多年来的赡养费、生活费共10万余元,并要求儿子带孙女在双休日、节假日来王老伯家中看望。
小王和媳妇也是一肚子苦水。原来王老伯是位退休教师,之前经常给孙女辅导功课,也想亲自教育孙女,但在教育问题上二老和儿子媳妇产生了分歧有了隔阂,因此儿子媳妇才宁愿自己带孩子。而且小王认为,父母过分干涉其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导致其离婚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对父母多有怨言,以至于一年到头也不去看一次。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未能协议解决。
法院判决认为,根据《婚姻法》规定,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王老伯和李阿姨夫妻虽已年满60岁,但身体健康,又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居有定所生活并不困难。而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本案的焦点并不是赡养问题,而是因儿子的婚姻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的家庭矛盾,两位老人目的是以通过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的形式,来达到缓和、解决家庭矛盾之目的,希望儿子、孙女“常回家看看”。
最后法院判决儿子小王每月给付父母赡养费三百元。
法官
看望老人
因“情”不因“法”
模拟法庭扮演法官的是姑苏区人民法院宋法官。他解释说,本案虽为赡养费纠纷,但实为父母因需要儿子、孙女经常回家看望,以抚慰老人精神的需求提起诉讼。然而,王老伯夫妻本身存在过错,作为父母,不应太过干涉子女的正常生活,要给他们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时间、空间。而作为子女,小王在重大事项上应征求父母的意见,求得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带孩子探望父母。
宋法官说,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父母和子女缺乏起码的沟通和情感交流。父母将子女养育大,晚年应当得到子女的照顾。其中,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人与人之间是讲感情的,凡事要靠自觉,关键是从观念上改变,社会上要引导孝爱亲情的风尚,父母和子女双方要互相理解,子女要有亲情观念,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经常回家,也应经常通过电话、书信、贺卡等方式,对老人进行问候。父母也多为子女想想,多体谅,毕竟一家人没有隔夜仇嘛。”宋法官说。
宋法官表示,他接触过很多类似的民事案件,父母和子女打官司,往往能得到经济方面的回报,却难得到真情的回馈。一旦对簿公堂,最终是赢了法理,输了亲情。因为老人若非走投无路,不会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这一权利。然而,一旦采用法律维权,可能会激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到时要再“修补”亲情就更难了。“如果有人不愿回家看老人,法律逼着他回家,即使回家见了老人,但给老人脸色看,或吵骂一顿,反倒增加了老人的不幸福感,”扮演原告王老伯的7旬居民张师傅说:“‘常回家看看’最需要的是亲情。唯有做子女的具有孝心,才会善待父母,才会带着‘心’去对待老人。”
居民
“常回家看看”监管执行难
制度保障要跟上
看了这个模拟的案例,在座的居民观众们都不禁唏嘘不已。“真是令人心酸,这对父母表面看起来狠心,实则一肚子委屈,他们需要儿子经常回家看望。希望通过这个手段来唤起他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居民杜阿婆说。旁听的居民中也不乏6旬、7旬老人,他们各抒己见,畅谈对“常回家看看”立法的看法。
有老人说,“常回家看看”的规定,目的是为了引导家庭成员关注老人们的精神需求。重在社会舆论引导,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就好比这个案例法院判决在赡养这个问题上只能给予经济补偿,但精神抚慰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就算儿女不经常回家,又有几个父母会去状告自己的儿女呢?”“即使法院判了,也难执行呀,到底谁来监管呢?”居民们纷纷议论。居民邓阿姨的儿子是个80后北漂族,在北京工作三年多了,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她说:“北京到这里一来一回路费挺贵,又费时间,孩子处在事业上升期,现在北京打拼立稳脚跟最重要,孩子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才出去的,不能因为他不回家就说他不孝顺啊。”
居民方阿姨则认为,在法律引导的同时,需要更多具体措施来实现。孝顺父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是根深蒂固的。但现实社会又是残酷的,很多子女为了生计疲于奔波,不得不放下父母外出谋生,交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限制,无法经常回家。政府、企业要出台、落实具体措施,从制度上支持普通百姓“常回家看看”。例如,能否推出带薪的探亲假期,能否在买房时形成家庭养老支持?社区工作者小曹也说,还是要健全社会养老政策,鼓励老年人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度晚年,让老年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把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纳入社区服务与机构照料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