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下乡:“点好种子,还需施好肥”
去年10月,国务院将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确定为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2015年因此成为业界瞩目的“农村电商元年”。在网购大省广东,多家电商开始在农村“攻城拔寨”,但在消费习惯培育、物流配送、电商人才等方面面临共同的障碍。业内人士认为,“点好种子,还需施好肥”,农村电商离“开花结果”,路还很长。
“看得见,摸得着”
“衣服、日用品,我都先买先用,村里人一看,觉得好,就会来下单。”黄某某说,她的代购秘诀是自己做“兼职模特”,做熟人生意。去年“双十一”开业一个月内,她共代购了300多单。
黄某某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范村农村淘宝店的代购员。在阳山,她有30多名同行,为不会上网的村民网上“代购”商品,并用支付宝先行垫付货款。
阿里巴巴提出,3年内将在广东50个县开通约1万个“淘宝网购”村级服务点。
将线上的客服搬到线下实体店,是电商“大佬”们进军农村不约而同的选择。1月21日,河源市紫金县京东服务中心开业,招募了一批乡村推广员,他们既是销售员,也是售后服务员,承接网购商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覆盖20个乡镇。
京东集团副总裁尹某某说,在华南区,京东首批近百名乡村推广员已经到位,未来这一队伍将超过1万名。
阳山、紫金等地,属于欠发达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大多没接触过网购。培养农民的网购习惯,是农村电商“先锋”的首要任务。
“留在农村的、有购物能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网购要像传统购物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他们放心。”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清远地区负责人蒋某某说,之前各家电商都在农村刷墙刷广告,现在都在发展线下客服人员,“虽然负担高一些,但这是前期必须的培育成本”。
“最大的困难是缺人”
42岁的范村村民吴茂清,让黄某某代购了6双竹炭鞋垫,3天后货到了,有点不满意想换货,但最终还是付了款,“熟人熟面的,不好太麻烦”。
不少农村购物者说,服务店虽然开到了身边,购物便利的感觉还比较远,“尝个鲜可以,服务还谈不上方便”。
配送服务首当其冲。“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大多只铺到县一级;中国邮政EMS可以送到村,但收费较高,送货频次也较低。
“先锋”们为此各施其招。在阳山,农村淘宝的代购点结合政府系统的三级服务网络,当地也成立了专门的物流企业,目前小件商品可做到接近一天一送,大件商品每周送两到三次。
京东则是“两条腿走路”,在紫金等地招募乡村推广员,设在清远连州市的京东帮服务店,和当地企业合作,提供大家电配送、安装、维修。
“眼下最大的困难是缺人。”蒋某某说,农村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的差距已在逐步缩小,更紧迫的问题是缺乏懂技术懂经营的人才,阳山县此前没有一家农产品天猫店,淘宝店也屈指可数,“连拍摄农产品的摄影师,我们都是从广州请过来的”。
为吸引人才,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对代购员和推广员提供购物提成,阿里巴巴还提供开店补贴和无息贷款。
地方政府也在为此努力。阳山县供销社主任陈某某说,当地设立了农村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推出免费培训、减免租金等政策,目前已开展网上创业培训1万多人次,“但要吸引他们真正回来,还需要时间”。
“买得进来,还要卖得出去”
“剪刀差”——在采访中,媒体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汇,农村物流不仅在进出量上不对称,价格上也存在“出村的贱,进村的贵”现象。
“买得进来,还要卖得出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易某某在阳山县挂职任副县长,是阳山农村淘宝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认为,电商发展需要本地产业链和生态圈支撑,阿里、京东等电商进来,更多的是起“市场鲶鱼”作用,只有激活本地市场主体,才能真正做大农村消费市场,惠及更多的农民。
媒体了解到,阳山县借助和农村淘宝合作,推行农村供销合作社体系改革,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品牌、标准、包装、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并配套建设农产品检测、分拣、冷链配送中心。当地电商物流产业园,已有阿里巴巴、连阳网、即送网等多家电商企业、11家物流企业、25家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入驻。
范村村民蔡某某便尝到了服务的甜头。去年12月2日,蔡某某拉着1000斤滞销的番薯来到范村村淘站。3天后,番薯成功售出,价格更是从每斤0.8元涨到1.3元。
陈某某说,此前已联合县农信社推出2000万元额度的“政银保”贷款,下一步还将探索推行“支付易”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村网商解决成本、融资、市场销售等问题。
尹某某表示,京东将在开设地方县市特产馆的基础上,选择优良特产进行采购自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一进一出’,即带动工业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
广东省政府已提出,积极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将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触电上云”。
“从各地试点情况看,目前农产品‘上行’大多选择特产单品,大宗物资、生活商品较少,农村电商还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可复制经验。”易某某说,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商下乡,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