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几年
1、立案之前尽可能了解合同履行的详细过程;
2、立案时,尽可能采取采取保全措施;
3、采取保全措施的,注意保全的期限限制,在到期之前,尽量提醒审判机构予以注意,是否采取续封措施;
4、在选择受诉法院上,要考虑双方签订合同中是否约定了合同履行地管辖;
5、管辖权异议的案件,需要重新立案。原立案法院只退还诉讼费,保全费不予退还;
6、增加诉求的,提前递交申请;
7、即使在庭前进行了证据交换,也尽量在开庭时携带所有证据原件;
8、庭审过程的高度重视;
9、证据清单,合同履行过程说明,诉求的合同依据、事实依据、法律依据;
10、庭审之后与法官沟通和交流。
合同纠纷原则上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但双方也可以书面协议选择。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合同发生纠纷时,合同当事人或者选择诉讼解决或者选择仲裁机构仲裁,这两者都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的途径。不管是选择诉讼还是选择仲裁,都有一个时效的问题。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但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曾经有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人身损害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现在所有不足三年诉讼时效的都统一被规定为了三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