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北京四合院首次拍卖会流产,责任产权成争论焦点

  作为老北京的传统建筑之一,四合院的光芒越来越耀眼;对于许多财富人士来说,拥有一套北京四合院不但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时尚潮流。北京四合院首次拍卖会无故流产,引得业界一片哗然。该拍与不该拍,保护与套现,责任与产权归属等问题成为争论焦点。“这次拍卖的20套四合院,前期沟通工作较繁琐,甚至有些四合院有好几位家族式主人,公司需要与他们一个个地进行确认,很费时间和精力。”该拍卖会主办者北京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策划总监于音向《财经时报》解释说。但拍卖会的推迟并不能削减人们对四合院的钟爱,校园在线教育集团与领先英语中心的CEO郗慧林就是其中一位。她于10年前就已经在关注北京四合院,如今可以说成了四合院的忠实拥趸。千万元买下一个独院当时,郗慧林还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已有了份很好的工作与收入。而善于投资房产的她,特别看好北京的四合院,觉得那里面就像旧黄历一样,承载着许多可知与不可知的生活剪影与历史故事。况且,四合院不仅能满足她居住平房的喜好,而且还可享受四合院特有的儒雅与宁静,投资价值与生活质量也会同比上涨。而综合分析得出的“绝对值得”更坚定了郗慧林购买四合院的决心。在朋友的介绍与自己的搜寻下,郗慧林在什刹海、新街口等地看了好几处四合院,见了好几位卖主,不是因为价格谈不拢,就是因为保存不力、改修困难等问题,使得郗慧林总是空手而归。她说直到有一天,在不甘于“空手而归”的私下寻访时,她偶然来到东单,路过一扇虚掩的如意门,正好看到里面一抹逼人眼帘的翠绿时,她下意识地驻足向里窥探,竟然万绿丛中点点红——一株一人多高的石榴树上,花儿开得正热闹。“有人吗?”郗慧林推门而入,定眼看时,石榴树后的影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虽有些暗黑,但还是给人一种亲切祥和之气。进门左拐向北是一个青色有彩绘的垂花门,正是从这里开始,郗慧林就暗下决心要买下这套不太大却很精致完整的四合院。从垂花门向前看,一间正房两间耳房错落有致,落落大方,正房台阶下左侧有一株枣树,枣树旁边尚有一口略显老旧的青花鱼缸,正房左侧是两间东厢房,右则也是同样大小的西厢房,从垂花门伸出的一小段抄手游廊与之连接。各房大门与垂花门之间修有一个“十”字形的石板路,互通这套二进院的来来往往。“吱呀”一声,正房走出一位老太太,见到有人来访,她便说道:“小姑娘,有事吗?”“您这房子卖吗?”“可以呀。”老太太的回答让郗慧林喜出望外,暗自庆幸。原来,这位老太太的子女都早已出国在外,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独守着这么大的一套房子,寂寞与孤独溢于言表。最终几乎没有片刻的讨价还价,郗慧林与老太太很顺利地达成了一致,400平方米,近千万元成交!200万元打造现代生活可能10年前四合院的价值还不像今天这样凸显。或许在一些破坏与残缺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四合院的美与价值是与日俱增、不可磨灭的。在历经百年风雨后的今天,精心保护或修建后的四合院几乎人见人爱。意外收获的郗慧林自然对这套四合院是宠爱有加,马上开始她近200万元的装修之旅。原有的古朴大气不可或缺,现代的居住功能一样也不能少。郗慧林翻阅了很多四合院的资料,并请来了一位中式建筑专家朋友进行现场指导。好几个月,她几乎都泡在四合院的改建上,甚至她还亲自去潘家园与报国寺文化市场淘出许多宝贝似的物件与摆设。然而,由于她的身份,装修上不可能像小家碧玉的闺房,必须得考虑自己工作和社交的需要。“古朴风雅中,要突出人性化需求与现代生活情调。”郗慧林凭着自己的理解,开始在房子的结构和功能分割上大做“手脚”。她把正房的一大半面积都用作客厅,房子局部雕梁画栋,其中那套几十万元的中式古典家具,是一位家具收藏爱好者“跳楼价”的割爱。她表示,合适的东西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客厅前院内的植物也是老北京人喜欢的海棠、枣树、山楂和夹竹桃。院内宽敞开阔,阳光充足,充满富贵祥和之气与细节凸现的力量美。另外,四合院内尚有整体厨房、家庭小酒吧,古雅而不失现代感。西式古典的酒柜上精致地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酒,雍荣华贵,别有情调,惟一遗憾的是吧凳有些抢眼,红色与桔黄色的搭配绝对抢人眼球。酒吧间里放着两套中式圆鼓桌凳,既节约了空间,也与圆润的西式风格吧台相呼应,这让观者不由得叹服设计师高超的技术手法与主人高雅的生活品位。为了给自己的爱车找一个栖身之所,郗慧林让设计师从倒座房的左端分割出来一部分空间作为车库,出口朝外,进出很方便。老式四合院没有卫浴间,而郗慧林又酷爱泡浴,为此设计师就把水路改到卧室的后半部分,在紧连卧室的地方做了一个隐蔽性非常好的卫浴间。这样,几个月的来回“折腾”后,一个现代又不失古朴的院落被装扮得焕然一新。“有些朋友甚至一些学者来此作客时,都会觉得这里不仅是闹市区难得的一片净土。”这也成了现代版四合院改建的典范。在院子里开董事会若大的北京城,高楼林立,楼宇千万,偶有几十栋几百栋的四合院平房点缀其中,不免显得有些落寞与单调。如何平衡如何理顺并招待往来,就成了四合院新主人的诉求。当初,郗慧林之所以重金购买这套四合院,除了购置房产投资升值的意图外,可能她骨子里还有一种强烈的中式建筑与中式怀旧情结,因为她喜欢四合院通透的文化价值与它渗出的古雅气质。在十年如一日的相濡以沫中,郗慧林与她的四合院形成了一种默契。工作闲暇时,她总喜欢蜗居在家,然而仅是一墙之隔,院外几米可能是车水马龙,院内却有一种“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与恬静。这让人很容易就会遥想到那种“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悠然自得的四合院生活场景。试想,夏日午后,于正房院前树荫下,女主人闲坐藤椅上,一本好书,一杯清茶,几许凉风,百般情怀,闹中取静,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独得之乐?当然,正房那个若大的客厅里时常也会举行一些董事会或小型party。郗慧林有时喜欢呼朋引伴,喜欢把自己的快乐与惬意和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没有人敢说北京没文化,没有人敢说四合院不是北京的文化名片,而这张北京名片在郗慧林家里似乎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她的外国朋友都开玩笑地类比说:“不到郗总的四合院之家就不算是好汉。”“四合院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不可复制却可以延续。”郗慧林的笑语值得玩味。她说,她的四合院里的每个格局、每个细节、每个角落、每个物件、每块砖瓦似乎都是有呼吸的生命体,它们的存在时常让郗慧林感觉在与文化相拥,与历史对话。四合院经久不衰,日久弥新的文化价值也曾唤醒她强烈的生存与生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或许也是那位老太太没有要价就把这套四合院轻易卖给她的主要原因——极像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托付。新闻回放2006年7月,北京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表示,将在8月举办北京四合院专场拍卖会,这也是北京四合院首次大规模集中公开销售。该拍卖公司负责人表示,集中推出的数十套四合院,主要分布在东城、西城、宣武及崇文区,面积在290到1100平方米不等,价格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元人民币。然而由于房屋产权难明晰、买卖双方心理价位落差大等种种原因,导致拍卖会一推再推,从最初的8月推至9月23日,最后又推至10月中旬。=差不多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建筑样式,在历经无数的岁月沧桑后,现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一些现代高楼取代,而对于它的记忆,现成了更多人挥之不去的情结,《财经时报》为此采访了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平,希望从他的讲述中,厘清四合院的文化价值。《财经时报》:你多年不辍地研究四合院,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四合院形成历史究竟有多长?李建平: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院落式民居,明清时形成较为完整的棋盘式格局,也是四合院发展的成熟时期。目前许多存留下来的四合院大多是那时的杰作。《日下旧闻考》:“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中的这“百万家”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据现有文物资料分析,这种四合院建筑已有2000多年历史。《财经时报》:作为典型的北京民居,四合院在格局与功能上有何讲究?李建平:真正的四合院是非常讲究的。无论是建造在东西走向的胡同北侧或南侧,院内北房总是坐南朝北的正房,它象征一种权威与庇护,只是院门开设的位置有所不同。这是受北方自然环境与古代建造房屋的风水之说的影响。另外,四合院整体上有左右对称的轴线文化体现,且外围没有任何窗户,暗合聚气、聚财之说。那种像山西乔家大院及徽派依势而建的宅院,只是院套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四合院,更不具有北京四合院的京都文化味儿。《财经时报》:那么北京四合院的文化与商业价值到底体现在哪?李建平:作为北京特有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表现,四合院所承载的文化与商业价值永远都是非常深厚的,并非拍卖就可以定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张城市名片的价值与意义将日益凸显“帝都城市风味”,但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却是不可复制的。文化增值将直接骤升北京四合院的商业价值。《财经时报》:现存四合院有多少?主要分布在哪?李建平:目前,在北京25片挂牌保护区,一共约有五六百座四合院。现在东单至雍和宫大街两侧、南北锣鼓巷、西单至新街口大街两侧还保留有一些较讲究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的是什刹海北岸曾作为卫生部的那套,其大门是昔日王府大门中较气派的一种。《财经时报》:目前政府在四合院方面采取过哪些保护措施?李建平: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2004年4月12日,《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的试行规定》出台。今后四合院保护与交易将日渐规范化与特殊化。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被拍卖?才有拍卖的意义?古董珍品、书画艺术品或优良资产等被普遍被认为有价值,且在价值难估时方能“一锤定音”。而作为北京最富历史与人文价值且最宜居的住宅,四合院在没有市场指导价的今天,拍卖也许是不错的选择。然而,拍卖真的能改善目前四合院日益“珍稀”的生存发展际遇吗?首先是价格与价值该如何界定?目前北京四合院的价格会因地段、年头、保存现状及其原主人身份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位于什刹海位置的四合院每平方米单价是3万元左右,而和平里或宣武区的单价则可能是8000至15000元不等。一套四合院整体面积最少也是两三百平方米,而大型四合院甚至达到几千甚至一万平方米。如此算来,一套四合院的交易价格至少也得300万元左右。而根据“文化无价”论,区区一个数字又怎能载得动一个蕴含几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四合院价值呢?其次是拍卖的对象让人质疑。古时住四合院的人不是权臣官宦就是商贾名流,普通老百姓住不起。同样,几百年后的今天,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据相关人士介绍,现在购买四合院的多是一些年轻新贵,或是许多国外友人。有人就此提出异议:这些仅存的四合院一旦沦为“己有”,其完整性、保护性与价值性就有待商榷。因为个人情感与喜好多有不同,若新四合院主人一时兴起要拆修它个五马分尸也是说不定的事情。再次是政府职能的缺位思考。世界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申遗”过程,政府始终护驾左右,更在资金、人力或精神上给予大力扶持。试想,重大而繁琐的四合院保护工作如果没有政府足够的后盾,其过程与结果可能会显得格外复杂多变,而出人意料。除了拍卖,我们是否可以为四合院保护做出更多的努力?例如政府大棒护法,企业曲线护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