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画作拍卖价屡创新高,沪上刮起吴冠中旋风

  画作内涵丰富此次在沪展出的两幅巨作,分别是吴冠中1998年创作的水墨作品《高粱》,同年创作的油彩写生作品《彩面朝天》。著名艺术评论家石建邦撰写的《彩面朝天——吴冠中的世界》,也在此次展会上首发。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全面阐述吴冠中艺术思想和绘画贡献的学术专著。石建邦认为,吴冠中是一位真正的画家。综观目前拍卖市场上的画家,不少都是“昙花一现”型,这类画家大都因为其精湛的笔法而辉煌一时,但很快就会被市场所遗忘。相反,吴冠中对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作品长盛不衰。市场流通充足“吴冠中的作品与其他画家相比,其市场流通处于一个比较适合的数量,这也是吴冠中作品不断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石建邦说。目前存世的吴冠中作品大概在2500件左右。目前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画作占据着相当的数量,特别是其中一些精品,更有藏家不惜血本。精品的高价成交,带动了普通作品的上扬。石建邦认为,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画家的作品在市场的流通量。如果数量太少,成交价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作品价值,特别是由于流通量少,市场的鉴别能力也不够,造成大量仿品的出现,反而打击了市场;如果数量过多,则会供过于求,价格也上不去。吴冠中作品的市场就很好地平衡了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吴冠中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其特色。拍卖屡创佳绩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特别是在海外的拍卖市场上,林风眠、赵无极和吴冠中被称为“三驾马车”。从近几年的拍卖市场来看,吴冠中的作品升值幅度较大,成交额也大幅度攀升。2000年到2001年,他的作品价格在每平方尺45000元左右,成交额为624万元;2002年到2003年,每平方尺在9万元左右,成交额为2207万元;从2004年到2005年,每平方尺在26.5万元左右,成交额近2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投资者关注到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互动,就会发现,吴冠中这位世界级画家作品的价格继续上扬不是没有可能。2005年,吴冠中的《黄土高原》被一位海外藏家以1870万元夺得,再次打破吴冠中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而且该价格也是目前在世中国画家作品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适遇市场伯乐吴冠中作品近10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上屡创新高,与收藏家郭庆祥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已累计举资近亿元购回了70幅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2004年北京荣宝秋拍中,吴冠中的《荷塘小鸭》以120万元起拍,郭庆祥当即喊出500万元的应价,以此“封杀价”将拍品归入囊中,创下了中国艺术市场应价幅度最大的纪录。一位画家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崛起需要“炒作”。这种“炒作”是一种理性的投资,实质是投资者对于画家作品价值的适度透支。画家作品的市场价值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市场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冠中近年来市场的走强,与郭庆祥的“慧眼识宝”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从整个书画投资领域来说,这种例子也不少,像陈逸飞和哈默画廊等。投资者在关注书画投资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画家背后的“伯乐”。慎买低价习作上海艺术界当下最热门的事件就是吴冠中的画展了。两个画展同一天开,一本专著出版,另有一批作品公开拍卖。一个艺术家能做到这个份上,足以称作功成名就。我本人是比较烦国画的,几百年的东西都差不多,山水人物几乎一个模子里刻的,画家不烦我还烦呢!可是吴冠中的画,看似水墨画,却明显是从传统国画里脱胎而出。这样的画家实在太少,如果发现有,价格又不太高,绝对可以见一张拿一张。这是艺术的规律,同样会变成经济规律。近几年,如果投资者关心了艺术大家的作品拍卖,很明显会感觉到热钱在涌动。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等大画家一个个炒过来,领涨者一确立,补涨的就开始行动,资金的起落像极了股市。有大资金的,当然可以继续在领涨作品中继续做拓展训练,但是对于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来说,看看画展、画册,也就足够了,顶多也就弄张限量印刷品过过干瘾。普通爱好者最好还是在当代中年画家里淘金。有人说,买画要关注中青年画家,这话我只同意一半。中国的画家一般到了中年才会有所成就。他们先在美术学院里学习四到六年,出来后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成长,或者留学一段时间,再寻找市场和个人习惯的结合点。这个过程没有近十年是完不成的,等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到了四五十岁。这个年纪的画家,其笔力和对世界、人生的理解都非常成熟,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职称或者社会头衔,这个时候投资他们的作品,风险较小,前景应该不错。现在,有些画商直接到美术学院里收购学生的作品。画得好的,自然可以看出天赋,且价格才千元不到,要是这些学生中将来出个徐悲鸿,财就发大了。不过,这种做法只适合画廊经销商,并不适合普通爱好者,因为你无法辨别作品好坏,而且作者未来的发展完全不可预知。画商可以通过跑量摊薄成本,只要作品中出一个成名画家,就是巨额利润。想法不同,手法也不同,这句话,与投资者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