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加强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建设

  近几年来,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建设,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各级质监部门当前及今后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兴隆县质监局坚持站位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的原则,立足县域果制品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加强食品检验机构建设。自2006年至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基础上,完成了“兴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任务,“河北省山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已于日前通过省局专家评审组的现场评审。兴隆县食品检验机构建设的发展和加强,为更加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食品检验机构建设,必须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当地经济和企业特点进行谋划和布局。多年来,兴隆县坚持实施“林果立县”战略,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加工业。2008年,全县果品产量达到35.8万吨,全县蜜饯、饮料、罐头等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166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些企业虽然全部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但是由于多数企业是由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规模小、效益低,属于夫妻企业,生产工人多为附近农民、下岗职工,所以,还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生产随意性强、私自改变生产工艺流程、不能持续保持环境卫生要求等一些问题,增加了质监部门的监管难度。加强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成为兴隆县质监局的当务之急。因此,从2006年开始,县局高度重视食品检验技术机构的建设,把食品检验室建设作为落实“监管是首要职责”的头等大事来抓,开展深入调研,制定详细规划,明确专人负责,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高标准的县级食品检验室,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为县域果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争取支持。2006年以前,县局食品检验室面积仅有120平方米,部分仪器没有地方安装,检验人员没有办公室,根本不能满足正常检验工作的需要,检验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县局于2007年1月向县政府请示新建食品检验综合楼,县政府批准5亩地用于食品检验综合楼建设。于2007年9月对兴隆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楼进行建设筹备,2008年4月检验中心楼正式破土动工,2008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检验中心楼的建设,得到了省市局、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建设过程中,省市局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县直有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手续审批等方面都给予了照顾和费用减免,使得检验中心楼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县政府还免除了土地征用费用70万元,并拨款6万元做为食品检验综合楼建设。县局还积极向省局申报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购买了部分检验设备。

  (三)加大投入。2006年以前,县局食品检验仪器陈旧落后,仅有十几套检验设备,只能开展食品中水份、总糖、重金属等简单项目的检验,无法检验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等主要关系人身健康的一些项目,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重缺失。几年来,县局通过节约经费支出和争取上级支持,投入100多万元新增部分检验设备,有效提高了食品检验的能力。目前,食品检验室为全封闭固定实验室,全体检验人员过门刷卡进出。配有检验人员专用鞋、自动鞋套机、更衣柜等设施。具有防尘、防风、防火、防震等设施。食品检验室总面积达到560平方米,恒温面积20平方米,设有P2级微生物实验室等检验室16间。有大型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处理设备、常规分析仪器、微生物设备等检验仪器设备50台(套),具备了食品常规检验能力,能够满足日常监管需要,有能力完成常规理化指标、部分食品添加剂和常见微生物指标的检验项目。

  (四)提高素质。结合工作实际,陆续从社会上、企业中聘用了5名检验人员,使检验人员增加到8名。全体检验人员均根据分工经过省、市级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验专业培训,具有资格证,微生物检测人员经省局培训中心培训,取得资质证书,全体人员均具备本领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检验室有工程师3人,其中2名具有实验室质量管理经验,掌握食品检验方法的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专职检验人员为实验室总人数的85%,其中40%的人员达到本科学历,管理人员为大专学历。此外,还聘请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三位高级工程师为实验室的技术顾问。为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每年都组织检验人员到外地的检验机构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更具实力的检验队伍。

  (五)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食品检验室各项制度建设,完善了实验室人员操作规范,并建立了实验室人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了检验过程控制,确保检验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可靠。中心实验室所有制度在造册保存的同时均已分别上墙。食品检验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存在问题

  (一)检验能力不高。一是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县局从事食品检验的人员共8人。其中:外聘人员5人,虽然大部分都是在食品企业中从事过食品检验工作,但是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专业理论水平不高,缺少操作高精端检验设备的经验,对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缺少深入理解和创新。二是检验设备虽然全但不精,在同种的设备中多数属于低档次的,检验数据缺乏精确度和准确度。

  (二)很难发展壮大。由于受区域限制,县级食品检验机构的业务范围有限,业务收入基本固定,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检验费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很难再加大投入,用于增加设备、更新设备、改造检验室建设,或者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

  (三)管理体制不活。目前,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与行政机关还不能彻底脱钩,没有相对独立的人权、财权、物权,其主要工作还受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听从行政机关安排工作,坐等客户上门,得过且过的思想非常严重,根本没有积极参与检验市场竞争的意识,毫无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几点建议

  (一)整合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从全市整体角度出发,对检验机构进行整体规划,针对各县不同情况,把有经济特色地区的食品检验机构做大做强。对没有经济特色、食品企业数量少的地区食品检验机构,保留机构设置,将其检验业务与市所或其他地区检验机构合并,以避免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节约和使用资源。

  (二)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实现县级检验机构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改革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提供宽松创业环境,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检验机构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探索尝试全市检验机构“科学布局、统一管理、利益分享、发展壮大”的改革之路。

  (三)不断开创检验新业务。以食品检验中心为平台,发挥资源技术的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纯天然绿色的新产品。拓宽检验技术的领域,研究开发检验技术新标准、新方法,增强检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检验机构自身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措施,对检验人员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检验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检验规程,严禁弄虚作假,保证每份检验报告真实、准确。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程序管事,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实现检验机构的规范化、正规化。